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

 

【作者】 石丛嘉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城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观逐渐融入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行为。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割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精神、优良品质等在内的德育因素而独立存在,只有做到数学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才能整体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原则
  (一)突出学科特点,适度渗透原则
  德育是将品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使其品德受到熏陶和锻炼,逐渐达到社会要求的高度。数学教学必须突出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适度地渗透教材本身固有的德育因素。既要注意避免“两边倒”,形式主义轻描淡写地带过,学生无法得到熏陶和锻炼;也要防止数学教学“德育化”。教师需要把好时机、把好量度,遵循适度渗透原则。
  (二)遵循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层次性。要注意避免“拔高要求或降低要求”,教师需要审时度势,切勿一蹴而就,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三)坚持以人为本,差异发展原则
  学生的心智水平、品行习惯具有差异性。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采用“延迟评价”,避免急功近利。既不要一棍子打死,也无须千篇一律;既要保持德育的同向性、一致性,又要实现学生发展个性化、差异化。
  (四)讲究科学艺术,方式多样原则
  数学学科渗透德育应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现实、教材内容及当前社会实际,既要达成数学教材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的目标,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动之以情并晓之以理,使学生既能明其理,且能导其行。
  (五)着眼终身发展,坚持不懈原则数学学科渗透德育,绝不能心血来潮,爱讲就讲,想做就做,聚焦数学学科素养,培育学生“三会”“四基”“四能”都是有明确要求的。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习惯、行为品质等方面的养成,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数学学科渗透德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的特征,需要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不懈、反复训练和长期培养,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主要有课内渗透和课外渗透,同时需要有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作为保障。课内渗透即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是小学数学教育渗透德育的主阵地,也是最基本的途径;课外渗透即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家庭作业、社区服务等方面渗透,它是课内渗透的拓展、延伸和补充。
  (一)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途径
  课堂教学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等,也就是说在这些方面都可以实施德育的渗透。一是教师要准确把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需要达成的德育目标,理解其实施的建议和评价的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有层次地渗透德育。二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蕴含的德育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及时代的新要求,尤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提高渗透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学科知识和德育因素的联结上,主要通过语句描述、图片、题目等方式呈现,虽然不如文史学科明显,但在每册教科书中都占有一定分量,且有所侧重地分布。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特别是要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深度地挖掘蕴含其中的德育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把德育因素贯穿于知识教学,实现智育的知识性和德育的思想性相统一,实现智育德育相融合、共发展。三是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优化各个维度德育素材的使用,提高渗透的趣味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德育是知、情、意、行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单是依靠讲授法,无法达到高水平渗透德育的效果,也无法满足德育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内容,巧妙地创设生活化情境,准确地设计数学活动,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些举措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以情境激乐趣、以情境育情感的效果。
  (二)课外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补充
  数学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和补充,其渗透德育的载体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家庭作业、社区服务等方面得到有效落实。小学数学知识非常贴近生活,很多知识内容都能在课外得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课外活动也能对课堂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包括学科渗透德育方面。
  (三)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保障单凭学科考试成绩评判学生优劣,是一种典型的重智轻德的评价方式,违背了立德树人的理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旨在了解、激励、促进与发展,只有将德育元素列入评价体系,才能使评价承载德育功能。制订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内容多元化。二是评价标准分层化。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设置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把德育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目标落实到数学课程内容学习和教学方法中,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做到适度渗透、有序渗透和反复渗透,这样才能达成德育和智育共同发展的教育目标。
  • 【发布时间】2021/4/6 17:01:04
  • 【点击频次】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