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德育教育就是化爱育人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德育教育,一直伴随学生成长。这过程需要德育教育实践者们坚守教育就是爱的那份承诺,化爱育人,拓展育人路径,实现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小学德育;爱;厚重;施行
育人先育心。德育就是育心的教育,是让学生从心底夯实做人具备良好品性的根基。而这个过程,不是一两天的一蹴而就,更不是两三个方法就能梦圆成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和系列化的长期教育,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平台施行,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熏陶中见到成效。因此,作为一线德育教育实施者,就必须有足够的爱和耐心,细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应该为学生一生着想,要想学生的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作为一线德育实施者,就应有如此担当,把其视为工作的全部,落实到平时工作中,就会处处为学生着想,处处考虑到如何育人。有着这样的“心”,体现着德育的本质,那就是“爱”。当然,长期的实施所需要的担当,是厚重的,长远的,需要理想和抱负。而我,在实践中,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的未来着想,以此来践行德育,管理、指导、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厚重的爱的施行中开启快乐而有意义的成长模式。爱有两种,一是爱他二是自爱,对象有人与物、境等。
一、引导学生亲近书籍
勤于阅读是学生成为人才的必然条件,其在拓展学生视野和见闻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是引导学生“爱物”实践的表现。有“爱物”的兴趣和需求,是促进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心理和健康情趣的有效路径。作为德育实践者,引导学生亲近书籍,走进书海、探寻知识奥秘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毛泽东曾告诉我们说:“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只有喜爱亲近书籍的老师,才能有源头活水的能力去引导学生热爱读书,以身育人,把自己当作榜样,是我们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在平时教学中,应以自己所教学科为契机和平台,抓好课外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实践中,我每周都要抽出两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籍,我发现学生最高兴的就是能在书海中畅游。为了能使学生阅读自觉的由课内转到课外,我采取了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促进读,通过阅读分享来进一步丰富学生见闻,实践中,每周都要选定一名学生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并且谈谈该故事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讲故事活动能让学生去自主阅读,去寻找美文。如果把课堂阅读比作是在家,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出门去放眼视野。课堂上的学习是夯实知识基础,掌握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课外阅读不仅是积累知识,更是要培养眼光,开阔视野,见识世界的大悲喜、大抱负、大襟怀,使学生不做鼠目寸光的井底之蛙。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把学生拴在功课这一小树桩上,那么他是不会高飞不会远看的。在这信息爆炸的21世纪,面对那如此更新的知识,我们怎能让学生仅拥有教室中那点知识呢?德育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出素质而不是比成绩。而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书籍习惯,是我对学生德育最真诚的精神培植,最深厚的人文关怀,才能让他们一生享用。
二、指导学生热爱生活
德育教育的最终追求,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注定会被生活所抛弃。而德育培育,就是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该有一个饱满的情感世界,有对生活的激情,热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例如,在德育活动中,我经常送给学生积极、主动、勇敢、大方、活泼、严肃这几个字,也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送给学生。记得在上个学期的运动会中,我告诉学生们:“只要你们尽力,玩的开心,那么我们参加运动会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要把名次看的太重。生活中有些事情应当豁达一些,一旦斤斤计较,就很难体会到生活所赐予我们的乐趣。”我要让我的学生成为生活的主宰者,而不是被生活所主宰。对待生活能不抱怨,不悲观。勇敢、自信、乐观地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这才是德育教育应有的追求。
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是学生成长路上知情意行的引渡者。教师的爱化成滋养,就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而我们很多老师,或者说学生成长路上的德育者,在平时工作中,注重的是教书,却忽略了品行教育。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品德不良的人,其注定是不能健康成长的,相反,如果在生活中能做到乐于助人,有进取心、责任心、爱心等优良品质,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健康成长,只有智力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加强学生成长背后所需要的品质教育和品德培塑。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学生在校交往最多的是学生。我利用班会让学生为他的同学、朋友写上优点和缺点,以此让学生相互欣赏,相互指正,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孩子们写的都很诚恳,优点缺点都进行了表述。我想当其他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时肯定会发扬,缺点一定会努力改正。这里的品德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善意的提示。我相信多次举行这种友善提示孩子们的品德会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总之,作为一名德育教育的实践者,我谨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句话:“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更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施行不留痕迹的爱,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只有坚守这份厚重,才能致远,才能使德育之花处处开。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德育教育就是化爱育人。
参考文献:
[1]张娟,发挥爱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教育与评价,2019年。
关键词:小学德育;爱;厚重;施行
育人先育心。德育就是育心的教育,是让学生从心底夯实做人具备良好品性的根基。而这个过程,不是一两天的一蹴而就,更不是两三个方法就能梦圆成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和系列化的长期教育,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多平台施行,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熏陶中见到成效。因此,作为一线德育教育实施者,就必须有足够的爱和耐心,细心。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应该为学生一生着想,要想学生的将来怎样一辈子做人,想想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好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品德。”作为一线德育实施者,就应有如此担当,把其视为工作的全部,落实到平时工作中,就会处处为学生着想,处处考虑到如何育人。有着这样的“心”,体现着德育的本质,那就是“爱”。当然,长期的实施所需要的担当,是厚重的,长远的,需要理想和抱负。而我,在实践中,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的未来着想,以此来践行德育,管理、指导、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厚重的爱的施行中开启快乐而有意义的成长模式。爱有两种,一是爱他二是自爱,对象有人与物、境等。
一、引导学生亲近书籍
勤于阅读是学生成为人才的必然条件,其在拓展学生视野和见闻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是引导学生“爱物”实践的表现。有“爱物”的兴趣和需求,是促进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心理和健康情趣的有效路径。作为德育实践者,引导学生亲近书籍,走进书海、探寻知识奥秘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毛泽东曾告诉我们说:“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只有喜爱亲近书籍的老师,才能有源头活水的能力去引导学生热爱读书,以身育人,把自己当作榜样,是我们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在平时教学中,应以自己所教学科为契机和平台,抓好课外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实践中,我每周都要抽出两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籍,我发现学生最高兴的就是能在书海中畅游。为了能使学生阅读自觉的由课内转到课外,我采取了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促进读,通过阅读分享来进一步丰富学生见闻,实践中,每周都要选定一名学生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并且谈谈该故事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讲故事活动能让学生去自主阅读,去寻找美文。如果把课堂阅读比作是在家,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出门去放眼视野。课堂上的学习是夯实知识基础,掌握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课外阅读不仅是积累知识,更是要培养眼光,开阔视野,见识世界的大悲喜、大抱负、大襟怀,使学生不做鼠目寸光的井底之蛙。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把学生拴在功课这一小树桩上,那么他是不会高飞不会远看的。在这信息爆炸的21世纪,面对那如此更新的知识,我们怎能让学生仅拥有教室中那点知识呢?德育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出素质而不是比成绩。而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书籍习惯,是我对学生德育最真诚的精神培植,最深厚的人文关怀,才能让他们一生享用。
二、指导学生热爱生活
德育教育的最终追求,就是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注定会被生活所抛弃。而德育培育,就是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应该有一个饱满的情感世界,有对生活的激情,热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例如,在德育活动中,我经常送给学生积极、主动、勇敢、大方、活泼、严肃这几个字,也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送给学生。记得在上个学期的运动会中,我告诉学生们:“只要你们尽力,玩的开心,那么我们参加运动会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不要把名次看的太重。生活中有些事情应当豁达一些,一旦斤斤计较,就很难体会到生活所赐予我们的乐趣。”我要让我的学生成为生活的主宰者,而不是被生活所主宰。对待生活能不抱怨,不悲观。勇敢、自信、乐观地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这才是德育教育应有的追求。
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是学生成长路上知情意行的引渡者。教师的爱化成滋养,就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而我们很多老师,或者说学生成长路上的德育者,在平时工作中,注重的是教书,却忽略了品行教育。生活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品德不良的人,其注定是不能健康成长的,相反,如果在生活中能做到乐于助人,有进取心、责任心、爱心等优良品质,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健康成长,只有智力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加强学生成长背后所需要的品质教育和品德培塑。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学生在校交往最多的是学生。我利用班会让学生为他的同学、朋友写上优点和缺点,以此让学生相互欣赏,相互指正,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孩子们写的都很诚恳,优点缺点都进行了表述。我想当其他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时肯定会发扬,缺点一定会努力改正。这里的品德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善意的提示。我相信多次举行这种友善提示孩子们的品德会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总之,作为一名德育教育的实践者,我谨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句话:“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更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施行不留痕迹的爱,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只有坚守这份厚重,才能致远,才能使德育之花处处开。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德育教育就是化爱育人。
参考文献:
[1]张娟,发挥爱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教育与评价,2019年。
- 【发布时间】2021/4/6 17:01:59
- 【点击频次】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