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农村初中生习作水平刍议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下农村中学生的写作现状以及症结所在,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别指出了可以改进的地方。给出了教师引导学生爱上作文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和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意到的一些问题。相信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关键词:作文;写作态度;阅读巩固;及时反馈
作文一直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和痛点,而且也是学生两极分化尤为严重的部分。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没有思路下不了笔的学生总是磕磕绊绊大伤脑筋。农村中学生因为缺乏相关的写作素材和大量的阅读,往往一篇周记都要愁眉苦脸咬着笔杆写一下午。由于在课堂教育之外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写作锻炼,周记大多也是空洞无物为了凑字数交作业而写,因而学生的作文水平较差且提升缓慢。如何针对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制定出适当的对策,是每一位乡村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
一、农村中学生写作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当下,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从作文书写层面来看,部分学生字迹不清,写字“龙飞凤舞”难以辨别。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双引号和引号不加区分、一段文字从头逗号到尾的问题尤其突出;错别字经常出现,词不达意、用词不当等问题也时有发生。除了书写上的问题以外,学生对作文和周记的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同样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内容空洞乏味的流水账、不知所云的感慨与咏叹、受一些非主流文学影响抒发的无病呻吟等,种种“不正常”作文不仅仅折腾学生,也折腾语文教师。
除了消极态度还有更严重的“努力无用”的不正确思想:努力了也难以提高,真正到了考试的关头我背几篇议论文范文、背几个名人事迹只要不跑题也能得个差不多的分数。如果抱着作文学习可有可无的心态去学习作文,结果可想而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活中的小事大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过因为缺乏足够的阅历和有深度的思考,中学生们仍然觉得“今日无事可述”。同时在客观上而言,即使国家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城乡差距仍然不能忽视,从小缺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系统有效的写作训练,难以遣词造句的农村中学生们写起作文来生搬硬套、套话连篇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写作文之后的反馈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每篇周记和作文批改后都会有老师的相关评语。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评语一般不会写得细致,大多是笼统抽象的认可或者批评,对于认知、思维和审美能力尚不高的农村初中生而言,这些评论都太过空洞晦涩,不仅起不到鼓励水平优秀的学生,也没有指出有问题作文症结所在的作用。我们都认可与其草草写十张练习卷不如精做一张的道理,同理,没有有效的反馈及针对问题而做出的改变,写再多的周记和作文,中学生们仍然不得要领,作文水平也只能是原地踏步。
二、如何引导农村中学生走出写作文的困境
首先是要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们对作文的兴趣。针对图易畏难准备“突击背范文”以应付中考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放弃功利性学习的想法,努力不一定有大收获,但不努力却指望偏门旁路得个合格的分数绝对是不可取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不仅仅是在当下的学习,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投机取巧也会影响自己的声名与前途。另外,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如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变成可以使用的作文素材,考验的是学生们能不能以小见大、是不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加上足够的想象力,一定可以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再者,要巩固并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没有足够的阅读,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空中楼阁,抒发的情感统统是虚情假意。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城乡教育的差距仍然明显,从小就缺乏阅读的农村中学生们作文水平欠佳更多的是来自这一客观原因。因此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要更努力地补齐这一短板。语文教师要在作文课堂上通过一系列方法,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内容。不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语文教师要悉心解析一些常用的意象以及基础的文化常识,不仅仅是对当今时代语文对基础文化常识考察越来越频繁的有效准备,更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作文水平的一剂良方。例如,课本中国内外的名篇中的精彩语句教师可以在分析清楚结构修辞的思路和手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仿写,从而提升学生写语段的能力;另外,古诗文有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平时如果善于积累并能合理运用到作文中,一定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提升作文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都很有帮助。
另外,提升作文课的数量和质量同样是重点问题。一般来说农村中学正正经经上的作文课并不多,一周的语文课大多用来讲解新课内容以及课后与课外练习题,为数不多的作文课效率也不高,学生们应付了事甚至在作文课上写其他科目的作业、走神溜号的比比皆是。对作文相对较好的同学,教师一定要予以足够的口头表扬和鼓励,在作文课堂上积极组织作文评比和分享,甚至可以在课后时间将本班级的优秀作文张贴在班级后墙上,对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给予发文具的奖励等等,从而达到调动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还有要引导农村中学生扩大阅读量,努力积累好词好句以保证在写作文时“有词可用有句可写”。目前来看如果从大部头文学作品中摘抄,一方面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外时间进行完整阅读,另一方面因为生活经验和阅历的缺乏导致他们也很难理解作品背后的深意,因而这就需要学生家长与师生一起努力,把每天读一篇优秀作文或者《意林》、《儿童文学》、《读者》等高质量杂志中的文章贯彻落实到中学生的生活中,并将摘抄精美词句的笔记本定期交给老师检查。
最后,对每周学生交上来的周记以及测验和考试时的大作文,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评语是学生得到的最重要的反馈,教师切忌大笔一挥写个“阅”就到此为止了。也尽量不要出现极为简单或者套路化的评论,比如“总体不错,有个别地方的语句还要再加推敲”或者是“标点使用不当,文中有错别字”等。对于作文中出现问题的地方要划线并在眉批等合适位置指出,并非在评语中笼统带过。对于作文不佳的学生也不宜给出“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等打击性过大的评语,否则孩子对作文燃起的本不多的热情之火就会被冰冷的评语浇灭。总而言之教师的评语要具体明白,多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的付出,多采用接地气的评价,避免全篇否定或者讽刺学生的情况发生。
三、乡村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乡村中学的教师应当有耐心地给予支持和鼓励,首先不可急于求成,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作文的提升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农村中学的孩子们是愿意上进愿意奋斗的,每个人都有拥抱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和立足于城市的梦想,只不过从农村小学开始的教育就与城里学校的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有较大的差距,初中花费更多的努力只是为了补上之前的欠债。教师要充分依据学生们的接受情况以及适应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语文课堂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朗读与讲授,它可以是妙趣横生的文学艺术,可以是引人入胜的精彩讲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语文教师面临着这一问题。
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作文的框架概念不清,日记和书信格式不正确,记叙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不予区分,教师应主动指导学生从正确的文体和格式入手尝试着写好一篇作文,解答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困惑。
四、结语
作文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产物。需要有一双能在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眼睛,也需要足够的条理性与逻辑思维。在作文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策略,指导有方,训练有术,营造出一堂更有吸引力的作文课,自然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学生努力巩固扎实基本的文化常识与文学素养,在课余时间扩大阅读量,了解各种体裁与修辞手法,写好一篇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让学生喜欢作文,敢于面对作文带来的挑战,乡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水平必将取得巨大发展,乡村中学的孩子们也必将插上梦的翅膀,飞得更远更高!
参考文献:
[1]曹四海.农村中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语文,2013(02):57-58.
[2]吴旺明.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18):26-27.
[3]窦玉.农村中学作文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9(31):53-54.
[4]何润泉.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生作文厌学情绪成因初探[J].文教资料,2015(11):45-46.
关键词:作文;写作态度;阅读巩固;及时反馈
作文一直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难点和痛点,而且也是学生两极分化尤为严重的部分。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没有思路下不了笔的学生总是磕磕绊绊大伤脑筋。农村中学生因为缺乏相关的写作素材和大量的阅读,往往一篇周记都要愁眉苦脸咬着笔杆写一下午。由于在课堂教育之外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写作锻炼,周记大多也是空洞无物为了凑字数交作业而写,因而学生的作文水平较差且提升缓慢。如何针对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制定出适当的对策,是每一位乡村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
一、农村中学生写作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当下,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从作文书写层面来看,部分学生字迹不清,写字“龙飞凤舞”难以辨别。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双引号和引号不加区分、一段文字从头逗号到尾的问题尤其突出;错别字经常出现,词不达意、用词不当等问题也时有发生。除了书写上的问题以外,学生对作文和周记的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同样是不能忽略的问题。内容空洞乏味的流水账、不知所云的感慨与咏叹、受一些非主流文学影响抒发的无病呻吟等,种种“不正常”作文不仅仅折腾学生,也折腾语文教师。
除了消极态度还有更严重的“努力无用”的不正确思想:努力了也难以提高,真正到了考试的关头我背几篇议论文范文、背几个名人事迹只要不跑题也能得个差不多的分数。如果抱着作文学习可有可无的心态去学习作文,结果可想而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活中的小事大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不过因为缺乏足够的阅历和有深度的思考,中学生们仍然觉得“今日无事可述”。同时在客观上而言,即使国家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城乡差距仍然不能忽视,从小缺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系统有效的写作训练,难以遣词造句的农村中学生们写起作文来生搬硬套、套话连篇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写作文之后的反馈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每篇周记和作文批改后都会有老师的相关评语。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评语一般不会写得细致,大多是笼统抽象的认可或者批评,对于认知、思维和审美能力尚不高的农村初中生而言,这些评论都太过空洞晦涩,不仅起不到鼓励水平优秀的学生,也没有指出有问题作文症结所在的作用。我们都认可与其草草写十张练习卷不如精做一张的道理,同理,没有有效的反馈及针对问题而做出的改变,写再多的周记和作文,中学生们仍然不得要领,作文水平也只能是原地踏步。
二、如何引导农村中学生走出写作文的困境
首先是要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们对作文的兴趣。针对图易畏难准备“突击背范文”以应付中考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放弃功利性学习的想法,努力不一定有大收获,但不努力却指望偏门旁路得个合格的分数绝对是不可取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不仅仅是在当下的学习,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投机取巧也会影响自己的声名与前途。另外,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如何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变成可以使用的作文素材,考验的是学生们能不能以小见大、是不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加上足够的想象力,一定可以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篇高质量的作文。
再者,要巩固并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没有足够的阅读,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空中楼阁,抒发的情感统统是虚情假意。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城乡教育的差距仍然明显,从小就缺乏阅读的农村中学生们作文水平欠佳更多的是来自这一客观原因。因此在中学的语文学习中要更努力地补齐这一短板。语文教师要在作文课堂上通过一系列方法,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全面更丰富的知识内容。不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语文教师要悉心解析一些常用的意象以及基础的文化常识,不仅仅是对当今时代语文对基础文化常识考察越来越频繁的有效准备,更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作文水平的一剂良方。例如,课本中国内外的名篇中的精彩语句教师可以在分析清楚结构修辞的思路和手法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仿写,从而提升学生写语段的能力;另外,古诗文有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平时如果善于积累并能合理运用到作文中,一定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提升作文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都很有帮助。
另外,提升作文课的数量和质量同样是重点问题。一般来说农村中学正正经经上的作文课并不多,一周的语文课大多用来讲解新课内容以及课后与课外练习题,为数不多的作文课效率也不高,学生们应付了事甚至在作文课上写其他科目的作业、走神溜号的比比皆是。对作文相对较好的同学,教师一定要予以足够的口头表扬和鼓励,在作文课堂上积极组织作文评比和分享,甚至可以在课后时间将本班级的优秀作文张贴在班级后墙上,对写出优秀作文的学生给予发文具的奖励等等,从而达到调动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还有要引导农村中学生扩大阅读量,努力积累好词好句以保证在写作文时“有词可用有句可写”。目前来看如果从大部头文学作品中摘抄,一方面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外时间进行完整阅读,另一方面因为生活经验和阅历的缺乏导致他们也很难理解作品背后的深意,因而这就需要学生家长与师生一起努力,把每天读一篇优秀作文或者《意林》、《儿童文学》、《读者》等高质量杂志中的文章贯彻落实到中学生的生活中,并将摘抄精美词句的笔记本定期交给老师检查。
最后,对每周学生交上来的周记以及测验和考试时的大作文,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评语是学生得到的最重要的反馈,教师切忌大笔一挥写个“阅”就到此为止了。也尽量不要出现极为简单或者套路化的评论,比如“总体不错,有个别地方的语句还要再加推敲”或者是“标点使用不当,文中有错别字”等。对于作文中出现问题的地方要划线并在眉批等合适位置指出,并非在评语中笼统带过。对于作文不佳的学生也不宜给出“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等打击性过大的评语,否则孩子对作文燃起的本不多的热情之火就会被冰冷的评语浇灭。总而言之教师的评语要具体明白,多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的付出,多采用接地气的评价,避免全篇否定或者讽刺学生的情况发生。
三、乡村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作为乡村中学的教师应当有耐心地给予支持和鼓励,首先不可急于求成,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作文的提升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农村中学的孩子们是愿意上进愿意奋斗的,每个人都有拥抱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和立足于城市的梦想,只不过从农村小学开始的教育就与城里学校的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有较大的差距,初中花费更多的努力只是为了补上之前的欠债。教师要充分依据学生们的接受情况以及适应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语文课堂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朗读与讲授,它可以是妙趣横生的文学艺术,可以是引人入胜的精彩讲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语文教师面临着这一问题。
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作文的框架概念不清,日记和书信格式不正确,记叙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不予区分,教师应主动指导学生从正确的文体和格式入手尝试着写好一篇作文,解答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困惑。
四、结语
作文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产物。需要有一双能在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眼睛,也需要足够的条理性与逻辑思维。在作文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策略,指导有方,训练有术,营造出一堂更有吸引力的作文课,自然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学生努力巩固扎实基本的文化常识与文学素养,在课余时间扩大阅读量,了解各种体裁与修辞手法,写好一篇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让学生喜欢作文,敢于面对作文带来的挑战,乡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水平必将取得巨大发展,乡村中学的孩子们也必将插上梦的翅膀,飞得更远更高!
参考文献:
[1]曹四海.农村中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及对策[J].学语文,2013(02):57-58.
[2]吴旺明.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18):26-27.
[3]窦玉.农村中学作文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9(31):53-54.
[4]何润泉.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生作文厌学情绪成因初探[J].文教资料,2015(11):45-46.
- 【发布时间】2021/4/6 17:03:10
- 【点击频次】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