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就必须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教学指南,创新教学策略,做到教法活用、手段优选,让学生在活力展现的课堂中与教师积极对话。本文探讨了激发兴趣、分层教学和反馈调整在提高有效性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策略;提高
相对于其他学科,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其“经历”时间短,未能积攒到相对较为充足的教学经验,在提效增益方面显然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显得经验不足,方法不多。而“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无疑为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指明了前进方面。在这几年的教改探索实践中,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育人预期,就成为我们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追求。为此,在实践中我们采取边实践边总结反思的方式,积攒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在精心设计的导入中注重学生兴趣激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兴趣的作用时曾强调其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可见,兴趣是在促进学生积极学、努力学的作用是多少重要,难怪有人说他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线教师,更要明了其重要性而不断在教学中加以落实,使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学习热情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学生尽早地被兴趣内驱而成为主动学的一份子,参与到师生教学对话中来,又特别是在开课导入时,更需要我们加强学生兴趣激发,使之被卷入。落实到平时教学中,我们都应精心设计,尽可能选择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挥出主动作用来。例如,当我在教三年级的“电脑绘图”这课时,开课伊始,我就用电子白板大屏呈现了本校学生设计制作的一些精美的电脑绘图作品。在对学生的称赞的同时,我借此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这些图片是我们同年级学生绘制的,他们能绘制,其实我们更能制作,只要你有信心,老师今天就能带你创作出更精美好看的作品来。”在我的激励下,学生兴趣大增,活力展现,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在这几年实践中,我认为要让课堂活力展现,在导入这个开端环节,我们要注重策略新颖性,能趣化课堂。当然,这是没有固定的实践模式的,也不能找到最好的模式而定性,有效的做法就是根据教学场景、对象和目标的实际而因地制宜,精心选择或“打组合拳”。也值得强调的是,激趣也不仅在开端之引入处,应体现在整个流程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式评价,这对于学生学习动力也是有良好教育作用的,在提效促进学生主体性中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二、在分层教学中体现因学力而梯度要求思想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已经开始进入寻常家庭。这使一些小型计算机爱好者能够掌握一些相关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基础。其副作用就是造成了人与人的信息化素养这个基础不同。再加上学生之间本身又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样诸多因素综合,就让不同学生就处于了不同的起步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教学,并把不同要求与相应学力学生进行匹配实施。具体方法就是首先分析教材,整合内容,将知识分为不同难度的模块,同时,根据学生学力实际进行分组,然后通过计算机的教学网络“分组教学”的功能,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实施,这种分层教学和梯度要求的做法,避免了“一刀切”的“大锅饭”造成的“吃不饱”和“吃不消”。具有良好基础和较强接受能力的学生将学习到较难度较大的知识,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从简单的指法和鼠标使用开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其学力相当学习的东西来进行“跳一跳”。这样自然就保证了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有知识学,有事做,还能体验到学习成功而提升自信。这也是我们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实践策略。
三、充分发挥反馈作用及时做好教学策略调整
有效课堂是在师生双边对话基础上展开的。作为一线教师,要时时在课堂上把握学生学习动态,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态度、表情和动作,了解他们是否跟得上教学步伐,是否明了老师讲解的内容,是否感兴趣等,以便调整实施路径及时更改教学策略。当然,注意观察还不够,还要采取以问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技术反馈。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问题,并通过提问,可以轻松地发现影响学生对知识内容各部分的掌握程度的原因。应该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应该科学合理。许多老师习惯于问诸如“是不是”和“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并且学生遵循回答“是”和“正确”的趋势。效果似乎很好,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原因就在于其不可能反馈学生的真实信息。因此,必须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必须整合所需的知识点才能发挥作用。当然,将这些问题作为调查反馈应该不会太困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会偏离教学预期,起到应有作用,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当然也就失去了作为信息反馈的提问手段的教学目的了。
当然,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还有很多策略,如“任务驱动”、情境策略、强化个别指导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阵地,它是学生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生活的平台。要实现有效教学,作为该平台的构建和连接,我们的教师应基于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某些教学艺术和方法,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与全体学生面对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肯定会更高。
参考文献:
[1]夏小平,浅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年。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策略;提高
相对于其他学科,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其“经历”时间短,未能积攒到相对较为充足的教学经验,在提效增益方面显然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显得经验不足,方法不多。而“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无疑为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指明了前进方面。在这几年的教改探索实践中,我们如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育人预期,就成为我们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追求。为此,在实践中我们采取边实践边总结反思的方式,积攒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在精心设计的导入中注重学生兴趣激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兴趣的作用时曾强调其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可见,兴趣是在促进学生积极学、努力学的作用是多少重要,难怪有人说他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线教师,更要明了其重要性而不断在教学中加以落实,使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调动学习热情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学生尽早地被兴趣内驱而成为主动学的一份子,参与到师生教学对话中来,又特别是在开课导入时,更需要我们加强学生兴趣激发,使之被卷入。落实到平时教学中,我们都应精心设计,尽可能选择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挥出主动作用来。例如,当我在教三年级的“电脑绘图”这课时,开课伊始,我就用电子白板大屏呈现了本校学生设计制作的一些精美的电脑绘图作品。在对学生的称赞的同时,我借此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这些图片是我们同年级学生绘制的,他们能绘制,其实我们更能制作,只要你有信心,老师今天就能带你创作出更精美好看的作品来。”在我的激励下,学生兴趣大增,活力展现,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在这几年实践中,我认为要让课堂活力展现,在导入这个开端环节,我们要注重策略新颖性,能趣化课堂。当然,这是没有固定的实践模式的,也不能找到最好的模式而定性,有效的做法就是根据教学场景、对象和目标的实际而因地制宜,精心选择或“打组合拳”。也值得强调的是,激趣也不仅在开端之引入处,应体现在整个流程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式评价,这对于学生学习动力也是有良好教育作用的,在提效促进学生主体性中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二、在分层教学中体现因学力而梯度要求思想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已经开始进入寻常家庭。这使一些小型计算机爱好者能够掌握一些相关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基础。其副作用就是造成了人与人的信息化素养这个基础不同。再加上学生之间本身又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样诸多因素综合,就让不同学生就处于了不同的起步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不同层次的教学,并把不同要求与相应学力学生进行匹配实施。具体方法就是首先分析教材,整合内容,将知识分为不同难度的模块,同时,根据学生学力实际进行分组,然后通过计算机的教学网络“分组教学”的功能,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实施,这种分层教学和梯度要求的做法,避免了“一刀切”的“大锅饭”造成的“吃不饱”和“吃不消”。具有良好基础和较强接受能力的学生将学习到较难度较大的知识,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从简单的指法和鼠标使用开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其学力相当学习的东西来进行“跳一跳”。这样自然就保证了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有知识学,有事做,还能体验到学习成功而提升自信。这也是我们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实践策略。
三、充分发挥反馈作用及时做好教学策略调整
有效课堂是在师生双边对话基础上展开的。作为一线教师,要时时在课堂上把握学生学习动态,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态度、表情和动作,了解他们是否跟得上教学步伐,是否明了老师讲解的内容,是否感兴趣等,以便调整实施路径及时更改教学策略。当然,注意观察还不够,还要采取以问的方式来进行信息技术反馈。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问题,并通过提问,可以轻松地发现影响学生对知识内容各部分的掌握程度的原因。应该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应该科学合理。许多老师习惯于问诸如“是不是”和“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并且学生遵循回答“是”和“正确”的趋势。效果似乎很好,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原因就在于其不可能反馈学生的真实信息。因此,必须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必须整合所需的知识点才能发挥作用。当然,将这些问题作为调查反馈应该不会太困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会偏离教学预期,起到应有作用,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当然也就失去了作为信息反馈的提问手段的教学目的了。
当然,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还有很多策略,如“任务驱动”、情境策略、强化个别指导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阵地,它是学生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生活的平台。要实现有效教学,作为该平台的构建和连接,我们的教师应基于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某些教学艺术和方法,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与全体学生面对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肯定会更高。
参考文献:
[1]夏小平,浅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年。
- 【发布时间】2021/4/6 17:05:30
- 【点击频次】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