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科学教学中增强学生主体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田 茸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高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增强学生主体性是提高科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受到良好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前提。本文探讨了增强学生主体性的信息技术手段施教策略、搭建以玩促学平台策略和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主体性;增强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人的主体论,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实践应用。而我市开展的“双主双优”新课改实践再次引领教师对学生主体论进行了深入研讨。在落实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如何有效践行主体论是我们应着力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践行学生主体论,并不排除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相反,更重视化教为导的教学展开,特别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充分释放并发挥作用的相关策略的实施,更值得我们一线教师的探寻应用。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大家公认的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与情感这个非智力因素配合,可以说是增强学生主体性的不二策略,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们要增强学生主体性,让他们积极学,就必须加强兴趣激发,使之形成强烈的“我要学”内驱。而有效手段就是充分发挥教室中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优势,使之为学生呈现出喜闻乐见的图文声像并茂效果,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感受到光影声色的综合刺激而产生求知探究欲。我们知道,小学科学本身就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问题的学科,其自身也是趣味无穷的。除了在导入教学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趣外,在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实现激趣这一常态化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应选择学生喜欢的看、听、做的方式来进行。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实施,帮助他们了解了知识的动态,并且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实时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学习过程体验。这样的学习过程自然能彰显学生主体性,能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表现为“我要学”。
  二、搭建以玩促学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增强学生主体性就是要遵循天性施教,利用学生爱嬉戏、爱玩这一特征组织教学,让他们在满足自我需要中实现对知识的学习与接受。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研究结论让我们知道大多数小学生在教室里坐四十分钟并安静地听课是非常难的,特别是一些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坐不住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一些老师采取了批评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结果事与愿违。与其管,我们不如遵循其需要,搭建以玩促学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玩中学”知识。这样,那些“不服从”的学生自然就会把注意力从不学转而到学甚至“我要学”中来了。这样,他们就可能把增强的主体性统统释放出来。所以,作为科学教学的教师,我们不能仅在课堂上教科学,还要在自我教学方式讲科学,遵循学生天性施教就是我们讲科学一种的正确的行为方式,教学中如果过多指责学生“坐不住”,那肯定是我们教学过于单一甚至呆板,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科学的教学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真实心理入手,了解孩子的特征并加以利用。而搭建以玩促学的平台,正是这一思想的有效践行。现行科学教材,大多是实验,这其中也不乏趣味小实验,深入挖掘这些趣味性因素,通过设计,使之成为学生“玩学载体”,就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主注意力了。同时,我们还可以融入游戏,把科学知识或实验融入其中,这样,学生“玩中学”“做中学”就在科学课堂中实现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的喜闻乐见,他们参与度高,积极性高,主体作用就由此发挥出来了。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就不再因为无须坐在凳子上安安静静学习而感到无聊了,而且还可以动嘴动手动脑。实践证明,有动的学习比坐而静听的学习更有效果,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成就感。而且这样的学习,学生感兴趣,他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学习技能而获取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多讲。
  三、鼓励从现象中发现,引导学生总结知识
  来源于生活的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科学现象、科学问题等资源。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教学,其目的科学启蒙,让学生有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善于发现和观察的科学品质,以使他们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并形成科学思考。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在知识教学上不是通过学生自我发现和探究去获取知识,而是直接告之结论,甚至让学生反复背结论。这样的教学不仅耗了时间还相当低效,伤学生兴趣,不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在这几年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去发现知识可有效增强学生主体性,课堂上的知识发现就是让学生从现象中去总结知识,形成结论。具体操作就是教师引导,让学生对此现象有何看法?为什么?鼓励他们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放大发现的目光,从众多现象中提示事物的本质。这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而且,这种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出来的结论肯定比老师告诉他们的印象更深刻,他们不仅吸收了老师想要告诉学生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学会了这种能力并且可以解决和发现相似的事物。经常开展这种教学,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探索者,而是主体性促使他们积极学习。
  当然,促进学生主体性释放并发挥的方式很多,但前提是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他们主体性。因此,作为一线科学教学的教师,应遵循规律才是我们科学施教的前提,而让学生开展符合他们年龄特征需求的学习才能使之增强主体性。这几年教研室倡导开展的“三活课堂”新课改,其中之一的“活力展现”实际上就是要增强学生主体性教学的一种实践。因此,我们应从尊重出发,创新方法,通过新、奇、趣的策略实施,使之主体性极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学科学。
  参考文献:
  [1]罗婉文,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及其教学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2018年。
  • 【发布时间】2021/4/6 17:14:12
  • 【点击频次】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