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用体验式教学法优化小学道法教学

 

【作者】 杨秀军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甘溪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一定理论为指导、以课堂与社会实践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通过有目的地创设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和社会活动,激起学生的亲身感受从而达到心灵的感悟与行为体验,从而指导个人行为实践的教学模式。笔者针对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用情况,进行了探究并取得一些收获,现将自己的浅见写下来,与同仁们分享。
  一、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道法课程标准》提出: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 通过体验获取新知,这是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最为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注重学生自我教育、感悟和内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即一句话: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尤为重要。以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引导儿童学会生活;以品德教育为主线,引导儿童学会做人;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学会学习。
  有这样一个故事:成连谱写出乐曲《高山流水》,让跟自己学习了三年的学生伯牙去弹奏。俞伯牙无论如何演奏,即使音调非常准,终究演奏不出乐曲中所表达的高山流水气魄。成连想了一个办法,把伯牙送到东海的一个岛上,自己却划着船独自离开了。俞伯牙一个人在岛上,每天见到的是“波涛汹涌”“山林杳冥”“飞禽走兽”;听到的是山风呼啸、海浪涛涛、鸟鸣猿啼。他的身心彻底回归了自然。数日后,伯牙所弹奏的《高山流水》,使听者身临其境,十分感人。数日之内伯牙的琴技为何有如此快的进步,缘于其师成连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使伯牙“悟于景、动于心”,灵感得以激发。这个故事,充分证明了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极为重要的科目之一,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这门课程,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同时也无法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应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层次,以及对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等因素,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体验式教学则可谓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是小学教学阶段的重大探索实践行为,也是顺应教育事业发展趋势的必然手段。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的类型
  体验式学习方法众多,比如:“情景模拟”“活动式体验”“情感交流法”“参观调查”“角色扮演”、阅读感悟式体验、参观访问式体验等等。
  活动式体验。通过设计某种包含教学内容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担任主角或配角或其中的一员,教师设计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回忆活动过程,从而反思收获与感悟。
  例如: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就开展了“为妈妈做一件事情”的活动,学生本色参加,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就因为学生本色参加,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都很用心。全班同学中,有说祝福话语、唱歌的;有帮助妈妈做家务的;有给妈妈洗脚的;还有动手为妈妈做礼物和花钱买礼物的,等等。当活动结束谈收获感想时,学生自豪的说着自己如何给妈妈过节的情景,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爱,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发自内心。不少家长们也被孩子们得表现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家长们在《活动记录卡》上写下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孩子长大了!孩子懂事了!
  模拟式情境。顾名思义就是模拟一种生活中的情景,用这种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
  观赏式体验。观赏式教学就是让学生观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电影、录像、实物等,让观看内容对学生情感产生强烈的冲击,从而引起情感的反应,最后组织交流感受。
  三、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该强化师生互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大都具备极强的好奇心,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探索主动性和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多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率。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记忆和探索的过程,需要借助想象和思考的助推作用,完成对未知知识的理解,在此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认知层次的局限性,在进行问题的设置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是否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利,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是否便于学生的思考,是否符合学生思维模式的变化需要,这些都是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也是决定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
  二是要重视情境创设。教师在进行道法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力和理解力,同时可以将在课堂上的学生引入到某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来使学生获得更为真实的情感体验,对理论知识予以深层次的感悟,特别是针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他们面对着繁杂、海量的知识内容,很容易对这些知识产生疑问,此时,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途径,促使小学生的思维全方位的融入到知识体系之中,尽可能做到贴近生活,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对道法的知识点予以认知,和生活实现无缝对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是要开展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的道法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在理论教学模式上,更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运用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促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间接的强化自己对于道法课程知识的理解力、掌握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应当尽可能体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可以通过集体出游或是大型表演等形式,运用课堂生活中小规模的互动方式,像校内表演或是即兴谈论发言等均可。总而言之,实践活动中,应当体现沟通、交流和互动性,小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要将自己的疑难问题及时提出和总结,教师则负责认真倾听、给予理解,凸显交流互动的作用,这样利于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加以完善,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性作用。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的道法教师,受到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也相应的转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层次,选择高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而体验式教学方法就是值得选用的一种好方法。
  • 【发布时间】2021/4/6 17:15:51
  • 【点击频次】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