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调控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有效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时时调控。调控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和实践作用。本文探讨了目标调控、情感调控、语言调控和趣味调控这四种调控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调控策略;应用
所谓调控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对教学活动给予及时调节与控制,以确保教学这一动态过程具有整体性、流畅性和有效性。调控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堂上的各种变化灵活调控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确保其注意力不分散,主体性时时都可以充分发挥。并同时积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心理状态、情感活动、思维机制。这样就可以为我们高效教学起到保障作用。
一、围绕目标调控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和追求。而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依据目标而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目标对行为是有所控的。教师受教师目标所控,学生受学习目标所控。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有学习目标来促进学生他们主体性的发挥。我们知道,所谓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我们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一切教学措施都必须围绕的中心。新课标要求现行语文教学应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可偏废,没有孰重孰轻之分。“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传统的“双基”要求,是实现语文工具性特征的有效载体。属于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教师最易达成的目标。这一点对于长期为“应试”服务的教师来说,不谈也觉得很重要。“过程与方法”目标,意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本身的愉悦和快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实施语文人文性教育的重要方法,即传统的德育目标,意在通过文本熏陶和审美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这“三维目标”,教师上课才知道下步走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控,避免上课随意性,抓不住重点等现象。从日常教学教研活动可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活跃,学生发言或思路明显“走偏”,即没有及时调控回来,原因就是教师不明确重点,不围绕目标教学。
二、抓好情感调控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交流。这种交流是以情感的融洽为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为铺垫进行的智慧碰撞。传统教学就只注重知识传授,师生间没有情感交流,不能为学生蓄势激情,催生不出强烈的学习动机,致使学生学习毫无灵性。而一些过于严肃的教师,甚至还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没有心理自由与安全感,让学生更没有放飞想象的胆量和思维驰骋的勇气。所以,我们必须抓好情感调控,通过自身语言、表情或肢体动作营造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与学生真诚地进行情感交流,在对话中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实际上课时,教师如果面带微笑,把情绪调控在最佳状态,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会使学生受到感染,精力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表现出更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有人这样说,课堂是“以心换心,以情激情”的课堂。作为一个好教师,上课一定要调节好自身情感,我希望象歌声唱的那样,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微笑带进课堂。
三、注重语言调控
语言是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更应注重自身语言能力锻炼,善于调控语言表达的快慢、高低、抑扬。曾有人这样要求教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不是诗人,但应该有诗人的气质。但我认为,只要做到规范、精练、形象、准确,能把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能使孩子感到有趣——情趣怏然、有味——回味无穷、有奇——出乎意料、有惑——留有思考余地就行了。在教学时,特别是启导诱思时,一定要准确性、通俗性、有指向性,让学生受启而发,有思维成果。当教学内容抽象时,教师语言要具有形象性和幽默性,尽量让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探究出新的成果来。另外,需指出的是,我们无论在时候语言要简明扼要、一语道破、精练突出,切忌拖泥带水、啰嗦重复、似是而非、含混不清,否则教师的表率作用将大打折扣,就像古人说的那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教师的崇高形象就在幼小心灵中“枯萎”了。所以,我们就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不仅会表达,更要会调控。
四、抓实兴趣调控
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所以,我们应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注重学习情感调控。当然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创设趣味情境就是其中一种。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以杨洪基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在悲怆、悠长的背景音乐中,徐徐响起略带深沉的朗诵,学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模样。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三国人物登场的时候,联系着词的内容,学生的脑海里开始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课文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课堂气氛始终处在教师预定的控制之中,学生也在兴味盎然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调控策略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等多方面抓手来实施。让课有所控,学生有所控,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在我们“预料之中”进行有序的开展了。
参考文献:
[1]杜伟珍,动态调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4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调控策略;应用
所谓调控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应对教学活动给予及时调节与控制,以确保教学这一动态过程具有整体性、流畅性和有效性。调控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课堂上的各种变化灵活调控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确保其注意力不分散,主体性时时都可以充分发挥。并同时积极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心理状态、情感活动、思维机制。这样就可以为我们高效教学起到保障作用。
一、围绕目标调控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和追求。而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依据目标而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目标对行为是有所控的。教师受教师目标所控,学生受学习目标所控。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有学习目标来促进学生他们主体性的发挥。我们知道,所谓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我们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一切教学措施都必须围绕的中心。新课标要求现行语文教学应在“三个维度”上下功夫,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可偏废,没有孰重孰轻之分。“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传统的“双基”要求,是实现语文工具性特征的有效载体。属于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教师最易达成的目标。这一点对于长期为“应试”服务的教师来说,不谈也觉得很重要。“过程与方法”目标,意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本身的愉悦和快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实施语文人文性教育的重要方法,即传统的德育目标,意在通过文本熏陶和审美体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这“三维目标”,教师上课才知道下步走向,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控,避免上课随意性,抓不住重点等现象。从日常教学教研活动可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让课堂活跃,学生发言或思路明显“走偏”,即没有及时调控回来,原因就是教师不明确重点,不围绕目标教学。
二、抓好情感调控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交流。这种交流是以情感的融洽为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为铺垫进行的智慧碰撞。传统教学就只注重知识传授,师生间没有情感交流,不能为学生蓄势激情,催生不出强烈的学习动机,致使学生学习毫无灵性。而一些过于严肃的教师,甚至还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没有心理自由与安全感,让学生更没有放飞想象的胆量和思维驰骋的勇气。所以,我们必须抓好情感调控,通过自身语言、表情或肢体动作营造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与学生真诚地进行情感交流,在对话中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在实际上课时,教师如果面带微笑,把情绪调控在最佳状态,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会使学生受到感染,精力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表现出更好的学习状态。因此,有人这样说,课堂是“以心换心,以情激情”的课堂。作为一个好教师,上课一定要调节好自身情感,我希望象歌声唱的那样,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微笑带进课堂。
三、注重语言调控
语言是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更应注重自身语言能力锻炼,善于调控语言表达的快慢、高低、抑扬。曾有人这样要求教师:不是演员,但应该有演员的素养;不是诗人,但应该有诗人的气质。但我认为,只要做到规范、精练、形象、准确,能把教学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能使孩子感到有趣——情趣怏然、有味——回味无穷、有奇——出乎意料、有惑——留有思考余地就行了。在教学时,特别是启导诱思时,一定要准确性、通俗性、有指向性,让学生受启而发,有思维成果。当教学内容抽象时,教师语言要具有形象性和幽默性,尽量让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探究出新的成果来。另外,需指出的是,我们无论在时候语言要简明扼要、一语道破、精练突出,切忌拖泥带水、啰嗦重复、似是而非、含混不清,否则教师的表率作用将大打折扣,就像古人说的那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教师的崇高形象就在幼小心灵中“枯萎”了。所以,我们就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不仅会表达,更要会调控。
四、抓实兴趣调控
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所以,我们应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注重学习情感调控。当然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创设趣味情境就是其中一种。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中,以杨洪基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在悲怆、悠长的背景音乐中,徐徐响起略带深沉的朗诵,学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模样。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三国人物登场的时候,联系着词的内容,学生的脑海里开始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课文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课堂气氛始终处在教师预定的控制之中,学生也在兴味盎然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调控策略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节奏等多方面抓手来实施。让课有所控,学生有所控,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在我们“预料之中”进行有序的开展了。
参考文献:
[1]杜伟珍,动态调控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4年。
- 【发布时间】2021/4/6 17:16:42
- 【点击频次】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