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亟需优化设计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现行语文作业机械重复且形式单一,病况太多,不但不能起到助力学生知识内化为技能的作用,还加重了他们课业负担而致使其语文学习兴趣渐失。因此,作为起奠基作用的语文育人的作业平台,亟需将作业进行优化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
课外作业虽不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但其是课堂练习的一种延伸和拓展,仍然担当着学生将其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形成技能的重要作用。良好的课外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发展他们的个性和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语文综合能力。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受“学以求分”的毒害,他们所设计的作业往往只专注于应付考试的知识传输和培养学生的考试技能。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无法从这机械单一的作业模式中产生兴趣,而且长期施之,简单而单一的抄写,以及没有鼓励的反复背诵,还会直接导致学生已有的语文兴趣渐渐失去。这显然与我们新的教学标准的精神背道而驰。语文的教与学必须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并为他们形成良好语文素养而提供平台和机会。因此,迫切需要创建具有与时俱进特征的作业模式,通过新颖、有趣和强调实践的多样化的作业操作,以让学生获得良好地语文能力培养。
一、目前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分析
只有认真分析语文课外作业现状,找出原因,才能“开药”,从而找到优化设计课外作业的着力点,创造出科学有效的能真正育人的课外作业模式。
(一)“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认为“一种尺寸适合所有人”的思想导致了作业设计与布置在操作上没有量体裁衣问题的出现。一些老师经常忽略学生个体的具体差异,无论学生是否已掌握它,是否接受它,作业的要求都是相同的。结果,课外作业几乎没有任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存在,而学生所作的作业更多是重复的且是自己已掌握了的。
(二)作业太多是机械重复的抄写。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抄写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特别是我们小学阶段汉字学了之后,一个字写几行的现象经常出现。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苦不堪言而又不能违背。否则是更多次抄写重复的作业。这样的操作,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怨言感到无聊。
(三)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教以应试”的做法常常让教师强调应考的内容而忽视听说训练。只注重读和写,这是检测的内容。因此,让学生反复读背反复抄写就成为了作业的主要方式。故而一些教师就不会过于注重地进行作业设计而是随便让学生去读去背去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出现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应该是语文教师的随意处理而不是精心设计。
二、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
教师应该在正确认识课外作业的育人作用的前提下能端正作业观念并重新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找到优化着力点和突破口,才能使课外作业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一)加强学生养成三种作业习惯。作业也是育人的重要平台,不仅是促进知识内化的担当者,也是培养习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进行优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中我们还需要注重作业的育人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①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检测的习惯。做作业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让学生明白是一种自我实践,是促进知识内化和应用的有效方式,要教育学生自我督促作业在质和量上的完成,并自我反思,从而达到自我检测作业效果的目的。
②培养学生阅读课外的习惯。没有课外阅读来作语文学习的补充与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大大提高只是梦想。作为语文教学的我们要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要让学生通过每天大量的阅读练习来开发这种能力并实现素养提升的目的。教师应教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以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及时应用并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实践技能。
③培养学生生活中学语文的习惯。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的身影。我们要教会学生生活中学语文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观察,把目光对准生活。现实生活中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人在其中可随时拿起语文这个工具进行应用实践,或听或读。或看或写,处处都是平台,处处都可开展。而且,通过观看生活,还可以直接丰富学生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最后我们可引导学生将观察结果可以记录在自己的博客或“随身带”(笔记本)中,生活经验将成为学生的财富而被积累保存下来。
(二)指导学生做好“三个类别”作业。除了生字新词的识记与巩固需要有较多次的抄写外,我们还应增强作业的多样性和实践性:一种是教材同步作业。新课前有语文预习前置作业,学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数量的复习或巩固练习,以确保课本内容完整。第二种是课外阅读的摘录作业。基于对课外书的大量阅读和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可以提取其中获得的优美的词汇、句子进行摘录式的积累,以为自己将来的“厚积薄发”以储备。这通常是节假日或周末进行完成。第三种课后练笔或写日记。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次或两次课外练笔语文实践。这样,从阅读到写作练习,从知识积累到表达应用,学生在生活上、在心理上都有了相应的准备而随时都可以投入到语文实践中去,这样,学生语文实践起来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后悔。
总之,现行语文课外作业急需重新设计和优化,特别是在“双主双优”课外背景下。课外作业作为“优学”的一种突破口和着力点,更需要我们创新其内容和方式以新的模式让学生进行作业实践操作,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爱龙,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思考[J].小学阅读指南,2011年。
[2]蒋焕兰,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文存阅刊,2018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
课外作业虽不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但其是课堂练习的一种延伸和拓展,仍然担当着学生将其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形成技能的重要作用。良好的课外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发展他们的个性和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语文综合能力。但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受“学以求分”的毒害,他们所设计的作业往往只专注于应付考试的知识传输和培养学生的考试技能。这样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无法从这机械单一的作业模式中产生兴趣,而且长期施之,简单而单一的抄写,以及没有鼓励的反复背诵,还会直接导致学生已有的语文兴趣渐渐失去。这显然与我们新的教学标准的精神背道而驰。语文的教与学必须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学习基础并为他们形成良好语文素养而提供平台和机会。因此,迫切需要创建具有与时俱进特征的作业模式,通过新颖、有趣和强调实践的多样化的作业操作,以让学生获得良好地语文能力培养。
一、目前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分析
只有认真分析语文课外作业现状,找出原因,才能“开药”,从而找到优化设计课外作业的着力点,创造出科学有效的能真正育人的课外作业模式。
(一)“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认为“一种尺寸适合所有人”的思想导致了作业设计与布置在操作上没有量体裁衣问题的出现。一些老师经常忽略学生个体的具体差异,无论学生是否已掌握它,是否接受它,作业的要求都是相同的。结果,课外作业几乎没有任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存在,而学生所作的作业更多是重复的且是自己已掌握了的。
(二)作业太多是机械重复的抄写。老师经常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抄写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特别是我们小学阶段汉字学了之后,一个字写几行的现象经常出现。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苦不堪言而又不能违背。否则是更多次抄写重复的作业。这样的操作,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而且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怨言感到无聊。
(三)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教以应试”的做法常常让教师强调应考的内容而忽视听说训练。只注重读和写,这是检测的内容。因此,让学生反复读背反复抄写就成为了作业的主要方式。故而一些教师就不会过于注重地进行作业设计而是随便让学生去读去背去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出现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应该是语文教师的随意处理而不是精心设计。
二、语文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
教师应该在正确认识课外作业的育人作用的前提下能端正作业观念并重新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找到优化着力点和突破口,才能使课外作业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一)加强学生养成三种作业习惯。作业也是育人的重要平台,不仅是促进知识内化的担当者,也是培养习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进行优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中我们还需要注重作业的育人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①促进学生形成自我检测的习惯。做作业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让学生明白是一种自我实践,是促进知识内化和应用的有效方式,要教育学生自我督促作业在质和量上的完成,并自我反思,从而达到自我检测作业效果的目的。
②培养学生阅读课外的习惯。没有课外阅读来作语文学习的补充与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大大提高只是梦想。作为语文教学的我们要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要让学生通过每天大量的阅读练习来开发这种能力并实现素养提升的目的。教师应教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以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及时应用并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实践技能。
③培养学生生活中学语文的习惯。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的身影。我们要教会学生生活中学语文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观察,把目光对准生活。现实生活中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人在其中可随时拿起语文这个工具进行应用实践,或听或读。或看或写,处处都是平台,处处都可开展。而且,通过观看生活,还可以直接丰富学生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最后我们可引导学生将观察结果可以记录在自己的博客或“随身带”(笔记本)中,生活经验将成为学生的财富而被积累保存下来。
(二)指导学生做好“三个类别”作业。除了生字新词的识记与巩固需要有较多次的抄写外,我们还应增强作业的多样性和实践性:一种是教材同步作业。新课前有语文预习前置作业,学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数量的复习或巩固练习,以确保课本内容完整。第二种是课外阅读的摘录作业。基于对课外书的大量阅读和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可以提取其中获得的优美的词汇、句子进行摘录式的积累,以为自己将来的“厚积薄发”以储备。这通常是节假日或周末进行完成。第三种课后练笔或写日记。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次或两次课外练笔语文实践。这样,从阅读到写作练习,从知识积累到表达应用,学生在生活上、在心理上都有了相应的准备而随时都可以投入到语文实践中去,这样,学生语文实践起来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后悔。
总之,现行语文课外作业急需重新设计和优化,特别是在“双主双优”课外背景下。课外作业作为“优学”的一种突破口和着力点,更需要我们创新其内容和方式以新的模式让学生进行作业实践操作,这样才能更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爱龙,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与思考[J].小学阅读指南,2011年。
[2]蒋焕兰,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文存阅刊,2018年。
- 【发布时间】2021/4/6 17:20:26
- 【点击频次】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