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作者】 李 洁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南溪一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学会收集、选择应用和分享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生物教师认为开展实验教学有较大的难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实验教学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实验;探究性实验教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生物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科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利用模型, 增强直观性
  直观教学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和理解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挂图, 生物活体 (实物) , 标本, 模型等手段, 有选择的展示或再现不同生物及生命活动的情况, 不仅可以形象的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 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解“DNA分子的结构”时, 教师采用先模型, 后挂图, 再版图的顺序, 使本来肉眼看不见的结构, 变得直观可见, 以期进到模型诱导, 挂图感知, 版图巩固之功效, 实现微观知识宏观讲, 抽象内容具体化, 静态图形动态化。
  生物体内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是生物学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例如:再讲小肠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内容时, 教师先拿一个经过反复折叠的纸片, 然后在学生面前展开, 他们会惊异地发现, 原来这张纸会延展成这么大, 这是教师及时启示, 人体内的小肠内的皱壁和绒毛, 具有这样的特点。再如讲“眼”的结构时, 利用眼的模型, 把眼球壁的三层膜按照从外到内, 一层一层地展示给学生看, 再把里面的结构拿出来让学生观察, 学生很快就把眼的结构掌握了。再讲“耳”结构时, 同样用耳的结构模型,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实验,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不断加强。
  二、充分准备,课堂探究
  在以前的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常常会为学生播放实验的演示视频,有些学生只会看看视频记住实验结论,有些则完全跟着视频进行操作缺少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也不深,进而核心素养无法提升。在新课改提出以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充分准备,提前设计可行度较高的实验方案,课堂上组织学生大胆操作、互相讨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通过讨论实现优势互补。初中生物实验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因此初中生物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发现它。因为这种发现能获得对其内在规律、本质和联系的深刻理解。”,学习者应该处于中心位置。全日制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生逐渐失去自我概念,缺乏创新意识。倡导探究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1. 科学的探究实验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分组、举办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处于主导地位,而是起着辅导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形式,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利用自身优势强迫学生服从的局面。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参与解说的学生可以从相互交流中受益,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交际能力,其中主动表达意见的学生将受益更多。 
  2. 探究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学习 
  探究式实验教学为所有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课堂的机会。通过实验过程,每个学生都可以独立地学习和讨论,扩大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首先让大家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然后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绘制草履虫的结构图。实验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独立操作和思考的机会,并通过观察一些原生动物(如草履虫)来完成课程要求,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其生命活动。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吸收营养、经验,反思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加深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这样,探究不仅是为个别优秀学生展示,也是为全体学生展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 
  3.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毫无保留地传授学生对课程的知识和理解。学生的任务是被动接受。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彻底摆脱了这种陈旧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学是教授与学习、对话与交流的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提问,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发展。
  四、加强探究性实验的训练
  探究活动是创新的基石,科学的训练则是形成能力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加强探究性实验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从实验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对实验材料进行改变,或者对实验设计进行重新调整。另一方面,可通过设计一些试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的训练,从而使学生获得理性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题的设计最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相结合,也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及生活现象进行试题编制。
  总之,在开展生物实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从而弘扬个性和力求创新。让学生在提高生物成绩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对他们的未来成长非常有益。教师只有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思路,新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这一研究继续深化、拓展。

  • 【发布时间】2021/4/6 17:21:17
  • 【点击频次】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