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语文课堂活力展现的策略探寻

 

【作者】 刘文杰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让语文课堂活力展现是语文教师在“三活课堂”课改理念引领下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应作。作为一线实践的教师应创新策略,搭建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展现
  语文课堂的活力来自于全体学生的踊跃参与和积极学。而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上,课堂活力外显为学生“争着干”的“老师,我来答”“老师,我来读”“老师,我来试试”。我们知道,小学生是非常好动有活力的,但“动”不一定有活力,但有活力的学生一定在“动”,不是“形”“动”,就是“思”“动”,即思维如暗泉涌动。要让学生从“形”动带来“思”动,脑动,促进思维参与和智慧学习,我们就必须使之潜在的活力展现出来,使课堂集聚更多活力,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集体性释放并发挥作用,都乐意参与语文高效课堂建设。下面,我结合县内倡导的“三活课堂”相关理念谈谈让语文课堂活力展现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师生交流的和谐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围绕知识话题而相谈甚欢,表现为心相容、情融洽、你一言我一语的“平视”对话。传统课堂过于强调师尊严,位居讲台的教师不仅独揽讲话权还居高临下,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自由与快乐。而且在长期的听坐中渐渐生腻而失去语文学习兴趣。我们知道,没有兴趣而被迫学习是不能展现活力的,主体性也不会太强烈。因此,在教学揭幕之际,我们最好不要忙着教学进度而忽视和谐课堂氛围的创设营造。实际上,营造氛围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重要体现。奔进度的教学只能完成教师的任务而不能完成学生学习的任务。简单的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在课堂开端之时我们一定要注重要课堂氛围营造,让学生受到激励或煽情进而内心激荡,产生“我要学”的求知欲。这时我们再引入新课就如水到渠成。这时学生自然就会产生活力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赞扬欣赏激趣促活力
  人心底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被肯定和被赏识,小学生更甚之。抓住这个特征在教学中多施加赞扬和欣赏,让学生受此鼓励而心潮澎湃,表现出无限活力来。语文课堂上的激励赞扬机会很多,只是看我们教师吝惜和主动不。现实中很多教师“懒得说”,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感受到语言激励而没有产生更大更多的活力来。相反,一些注重激励的教师却能让很多学生一节课就能感受几回“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好棒!”“你的语言比我想象力都还丰富!”这样充满激励的话语的刺激。这样的学生自然是活力爆棚信心满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闪光表现而适时给予赞扬和欣赏,也可以通过拍拍肩膀,轻轻点头,和翘起大拇指等肢体动作来给学生示以肯定和鼓励。实践证明,赞赏和欣赏不是师生交流的附加物,更不是课堂知识之外的“添加剂”,而是课堂本应有的“兴奋剂”,它能带给学生知识的温度和趣味,让学生产生乐学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三、认真倾听“小老师”讲课来促活力
  传统教学教师手握“话语霸权”而独揽课堂,学生就只能扮演观众而“被灌”。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理念而“优学”,主导角色赋予教师则要求他们一切以服务为中心展开“优教”。因此,践行“活用教法”就变成了“活用促学法”。实践中,我把课堂上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也过一回教师讲课“瘾”,而我们教师就要当好学生而认真聆听他们讲课。这也是促进学生活力展现的有效方法,实践中看得出,如果我们教师认真听,学生讲课准备就会更认真,讲课过程就会更投入,甚至“模拟”得惟妙惟肖。讲完之后,作为教师要感谢学生帮你完成这一任务,而给他们肯定和表扬更是增长他们参与此项活动的动力。所以,每次在开展这样的活动时,学生都是争着来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表现和效果,让学生进行自评或他评,有更多的学生由先前的“指指点点”变成了如果我来做的方法“指点”,说明了他们对此活动的极为关注和积极爱好。
  四、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相互讨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交流,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分享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以任务驱动为主导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展开交流讨论是我们践行合作学习方式必不可少的步骤。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否能大胆说出自主学习时的所获和获惑,并进行探讨式的交流,就成为学生释放活力的重要表现。有活力的学生自然就会积极说出观点,道出不懂,并主动寻求同伴帮忙解决。在这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袖用旁观旁听,要积极参与到他们组内交流讨论中,认真倾听他们所述。这样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发现他们长处;二是可以查不足,明了学生错误原因;三是可以促进学生交流更认真,收获更多培养效果。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越交流越会说,越讨论越想说,越分享越自信,课堂表现就越有活力,语文参与就更越有积极性和主体性。譬如《乌鸦喝水》的教学,笔者让学生讨论乌鸦喝水的过程,以及还没有更好的方法实现喝到水的效果。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积极用笔在书上勾画,找到了描写喝水的句子并读了起来。在讨论有没有更好方法时,有学生就说到可以用吸管喝,也可把瓶推倒在荷叶上让水流出来喝……。搭建平台让学生交流讨论,不仅是学生积极说的表现,更是促进了学生智慧碰撞与交流,展现了学生思维活力。
  总之,让语文课堂展现活力是语文教师在“三活课堂”课改理念引领下的教学应作。作为一线教学实践者的我们应树立趣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尊重中信任、肯定中赞赏,让学生在教师教学创新、气氛活跃的课堂中充分参与学习活动过程而展现自身活力,并获得语文培养而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平海,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怎样捕捉教学的创新点[J].四川教育,2000年。
  • 【发布时间】2021/4/6 17:28:23
  • 【点击频次】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