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思考

 

【作者】 谭鸿飞

【机构】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成均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翻转课堂、创客空间、可穿戴技术、自适应学习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的兴起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为合理运用教育领域不断产生与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从最初的短期集中式培训,发展为以校为单位的校本研修,再发展为网络研修。近些年为推动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部积极推动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提升教师的整体质量。
  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描述为以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为支撑,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与其进一步融合,以传授知识、解疑知识、探寻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知识等表现形式,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效率为目标的教师自身发展的教学能力,这个能力是教师职教能力和发展能力的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动态能力过程。
  一、意识与观念的转变与引领
  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新的教育思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如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师生知识结构与素质也较大变化,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化身被改变,对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实施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并积极进行充分设计、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培养师生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与能力。
  1、提升教师深度参与意识。教师应积极参与进行有关教育信息化的科研活动,用信息技术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亲自实践创新,制作和应用教学软件,建立信息资源库,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环境条件,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中使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
  2、提升教师学以致用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互动式教学,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培养学生在实习实验操作中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启发和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师生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激励、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教师也可获得信息,得到启发,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3、提升教师教研合一意识。一是提倡主题跟进式教研,重构教研组活动。二是重视教与学的课例研究,促进教研服务教学。三是重视小课题研究,树立“立足课堂,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理念,将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实实在在地从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寻求教学规律,提升教学理论,构建“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提升经验”的科研方式,从而真正放大课题研究的过程性作用,使课题研究过程促进教师教学的改进。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设施的建设与更新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促进和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实训实践教学所需的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设施,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让教师有设备可用,有设施可用,充分发挥教师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三、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学校积极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让信息化融入教育教学,带动教学改革,培养和促进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鼓励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学习和获取相应知识、技能等。如掌握相应设备软硬件操作的基本能力,鼓励和要求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综合平台、微课教学设备、MOOC、电子白板等)组织实施教学;掌握一定网络教学能力,如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基于网络的授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阅,利用网络综合教育平台、网络交流工具(QQ、email、MSN、博客、微博、微信、MOOC等)开展教学与辅导、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式、探究式、问题式、互动式等学习方式;逐步掌握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或仿真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如构建场境技术下的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环境,开展模拟仿真技术的教学与训练等;利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iPad等)开展现代化教学的能力,结合具体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并应用微课、MOOC、视频公开课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与实施教学的能力等等。学校提供相应的信息化技术环境同时,积极通过各类赛式、活动来引导和激发教师的热情,如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教案大赛、信息化课件制作大赛、网络公开课教学、MOOC课堂等等形式。以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举的方针,引导教师投入到信息化教学氛围中来。
  四、不断加强师资教育培训与实践,提高和优化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积极加强教师“专业素养”、“能力培养”和“知识创新”三个方面的信息化教学师资教育与培训,确实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不断创造教师终身学习氛围。如选派教师进修、请专家培训、观摩课、公开示范课、网络培训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形式,以此来不断提高和优化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应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需要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学习教育教学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这些知识来源于教学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
  五、形成良好的互动性评价机制,激励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水平
  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建立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与体系,学校顶层设计,各部门合力协作,形成一套良好的含有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的互动机制与体系,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系统,让教师从被动方转为自觉主动方,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化教学风格,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素养水平。
  六、教学方法、技巧的运用,教学反思与教师学习创新能力的发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教学素养的体现,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决不仅仅是一个掌握信息技术和装备的使用问题,而是要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等多个要素进行充分整合、叠加、处理和输出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套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运用,能够创新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来改善教学与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不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多角度审视自己的不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的思考,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知识的内化,提高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方法、策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与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 【发布时间】2021/4/6 17:28:54
  • 【点击频次】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