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 韩小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丽雅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逐渐提高,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计算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关系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好坏,是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而且计算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策略
  计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当是一定意义上的随处可见。随着计算工具的日益先进,人们也多在自身的计算上显得不够重视起来,就是我们相关教师也多感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当没有那么重要,也不具有相关实质意义。到底有无实质意义?从自身数学教学的实践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质意义不仅仅就具有,而且就显得相当的丰富。现结合自身数学教学的实际,探讨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权且抛砖引玉。
  一、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如:1.25×0.8= 0÷2.8= 0.25×4= 6.5÷6.5=……等,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PPT课件、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于是我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二、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的教学上,要让学生弄清楚算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直观的思维对其在理解上占据主导作用,这种思维由抽象到具体的过度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动作的开始往往是由于思维的作用影响,学生要掌握数学知识,将数学的学具作用充分地发挥运用.
  三、编制数学口诀,帮助学生加快计算速度
  若想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加快学生的计算速度,教师可通过编制数学口诀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规则,从而明确更多的计算技巧。在小学阶段,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数学运算是重点知识内容之一,教师可以编制口诀帮学生记忆。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列举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利用更多口诀技巧学会快速列式子计算,进行诸多习题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在以后遇到三位数甚至更多位数的乘除法时都能从容计算,因为他们早就已经学会把握口诀中的要点,发现数学计算的奥妙所在,他们也必然会豁然开朗。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提高,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意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课后也会自觉练习,鉴别教师口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计算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同时也会得出准确的答案。若教师持续性地引导学生训练并学习,那么在最后的检测环节也会发现学生的解题速度有所提升,准确率也更高,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与到数学运算教学活动中,在计算的过程中不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计算能力,更加产生了对数学学科的自我认同感与自豪感。学生由怕数学,躲数学逐渐发展成期待数学、爱数学、研究数学的积极学习心态。长此以往将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为日后数学教学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想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将计算教学一点点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许多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是错误理解了题干的意思,看错题目中的数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不要急于计算结果,先要清楚地了解题目中的数字和需要计算的问题.例如,在“分数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多道应用题,先让学生说出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再让学生计算,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检查的重要性,觉得检查浪费时间,计算完就不再看自己写的内容,有时自己马虎计算错误都不知道.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计算能力关切到学生的计算、推理和算术思维等重要能力,更是数学思维的发展基础。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教师应当时刻谨记。对于不同的学生,对于他们不同的学习状况和其自身的条件,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安排课后题当作进阶训练,以保持其学习的热情;而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教师要重视他们的基础和数学基本功的训练,不让学生产生失望的无助感,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习得性无助。准确的讲,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当中,计算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太多的捷径,还是要求学生的反复和大量的练习,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 【发布时间】2021/4/6 17:31:49
  • 【点击频次】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