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探寻

 

【作者】 罗德云 周 渠 李四川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追求,也是时代、素质教育等的强烈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加强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多方面强化,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性思维;培养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新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创新力,其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传统语文教育,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过于注重整体和一般,忽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者”。实践证明,这样的“人才”,不适应竞争社会的需要。故而新课标要求我们,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以此发展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剖析陈旧教育思想,走出认识误区
  陈旧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方法与教育效果诸因素的综合反映。语文教学要担当起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重任,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着重解决三个片面的认识问题:一是片面的质量观。个别教师认为高负担等于高质量,从而布置超过学生承受极限的语文课外作业以此来提高质量,让学生反复写生字、背课文,抄古诗,记词语意思,这种做法使学生整天埋于作业堆中,成为了做作业的机器,即阻塞了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的发展,又损害了身心健康,束缚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抑制了创新意识的萌发。看似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学生长远发展却是百害无一利的。二是失真的师爱观。老师认为学生能学到较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作业,才更能体现老师倾注于学生的爱,这种牺牲学生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的做法不是真正的师爱,而是扼杀人才的间接刽子手。这种爱扮演了伤害的角色。三是落后的学习观。即过分强调“勤学苦练”,用学习时间的长短作为质量的好坏来衡量学生的勤奋程度,而忽视学习方法改革和学习效益的提高。新课标倡导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替代接受式学习,让更多学习成为学习主人。
  二、端正教育思想,多方面强化
  人的创造性的产生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宽松的环境,二是足够的知识,三是科学的思维方法。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累人,我们就可从这个三个着力。但在实际中,我们很多教师只是为学生有足够的知识而“卖力”,而忽视了环境与方法育人的重要性。
  (一)创造宽松环境。宽松的环境是创造性产生的重要外因,有了宽松环境才会有自主学习,才会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要尽我们之所能,让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宽阔的平原上任意驰骋。如果学生没有宽松的环境,各个环节管得过死,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是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创造营造宽松的环境,首先必须切实减轻课业负担,否则学生整天作业还做不完,应付不了,还能谈得上主动学习和思考吗?其次要加强实践环节,尤其是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多开展户外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等,这是创造性的“源头活水”。最后就是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遇到什么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树立“不唯书,不唯实,不唯师”的精神。现代家长育子观念,就是要多让孩子玩好,随其自然发展,在玩中发现问题,启发孩子的思维,“含在嘴里怕化,放在手心怕会”的陈旧观念早已成为过去。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良好的方法不仅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更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前提条件。因此,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我们语文教师应加强方法授予,让学生有法可依可使。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可教给学生这样一些方法:
  1.质疑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索,常有探索,才会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例如,在教学《草地夜行》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总结课文时分析:文章开篇写“路”,落笔写”路”,有什么意义?从而明确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和文章的“首尾相应、文章贯通”的特征。
  2.归类比较法。比较能帮助我们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启迪思维,深化理解,不失为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总结出了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线索比较、语言比较、结构比较、写法比较等方法。
  3.举一反三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循理推论,以便开发智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引导学生学习了一些分段方法后,教师有意识地化零为整,向学生介绍了按时序分、按地序分、按事序分、按事物性质类别分等规律,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练习运用,大大提高了预习水平和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没有个性谈不上创新,只有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探索求知的欲望得以调动和满足,才可能发现新问题,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造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要管得过死,不要在整体上求统一,树立多样性,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适宜的环境。
  总之,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教育平台,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为其将来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亚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4年。
  • 【发布时间】2021/5/12 14:56:25
  • 【点击频次】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