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家校共育的农村学校阅读教学

 

【作者】 蒲著文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兴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家校共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广泛用于班级管理和学校教育中。通过发挥家长的辅导教育作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家校共育模式更加符合教学发展需求。对此,应结合农村小学生个性特点,联系语文学科本质,应用家校共育构建激发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高效课堂,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家校共育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两大主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城镇教育体系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模式能够随时代发展进步。但在农村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常常是缺失的。主要原因在 于 农 村 家 长 文 化 程 度 相 对 较低,对家庭教育观念不重视。再者,由于生活环境影响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大部分孩子是自主成长的,缺乏家长的严格监督。因此,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家校共育模式是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实践发现,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 阅读习惯较差,课外阅读量较少。所以,有必要构建家校共育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生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应用现状 
  农村教育因受特殊社会机制和生活环境影响,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缺少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互动,也无法充分保证教学质量。首先,农村环境中各家庭住址具有分散性特点,甚至有几个生源较少的村子合并起来形成一个 生源客观的学校的情况。这种特有的生活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校沟通强度,增加了家校信息互通的难度。其次,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影响,缺乏自主学习积极性。学校以外的时间缺乏有效监管,学生大多完成作业后会进行自主游戏打发时间,甚至部分孩子由于缺乏监管沉迷网络。这些问题给家校共育提供了更大的挑战。最后,农村血神给家长德育意识参差不齐,或仍然受应试教育影响存在“分数第一”论。面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常常不以为然,甚至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学校 缺乏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无法给家 长 提 供 针 对 性 的 家 庭 教 育 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农村学校教育中,家校之间需要有效互动,需要将家校共育渗透到现阶段的学校管理中,提升德育质量,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更保证学习质量。 
  三、家校共育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家校共育融入课内阅读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理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好可以利 用 这 一 特 点 设 计 课 堂 导 入 方法。比如设置疑问和悬念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来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悬念性的问题。将家校共育融入课堂阅读中,充分运用学生的农村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进而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达 到 良 好 的 学 习 氛 围 和 学 习 效率。 将课内阅读延伸到家庭教育中,设计家庭阅读作业“结合本课阅读内容,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写一写自己的家庭生活,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生活环境和趣味故事等。”通过搭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拓展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继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家校共育融入实践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可在课文内容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故事和典故的形式对文本进行拓展。这对学生极富吸引力。学生通过想象和感受能够充分理解与课文息息相关的故事情境,进而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与此同时,通过故事引领家长融入到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来,家长与学生互动合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通过故事渲染情感,再以情感为铺垫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情感,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家校共育培养阅读习惯 
  创设有益的阅读环境,对培养 学 生 良 好 阅 读 习 惯 有 积 极 影响。因此,教师应有效整合课堂内 和课堂外的阅读时间,帮助学生规范阅读行为,久而久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而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对此,可加入家校共育模式,发挥家庭的监督职能。通过指导学生长时间坚持课内外阅读计划,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家校共育激励自主学习 
  课外阅读不能仅作为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安排,应指导学生将 课 外 阅 读 渗 透 到 日 常 学 习 当中。比如学生在日记中表达所读所想,提炼读物中的精髓,更增强了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所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优化课外阅读的实效性。这时,应突出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性、激励性等多元化评价,力求借助创新评价方式,挖掘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撰写读后感,并摘抄好词好句。学生将摘抄的好词好句和读后感作为自主性作业交给老师,家长首先用蓝笔进行,老师再用红笔标出好的内容,并加以激励性的评语。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下逐渐掌握了通过阅读正确积累语言知识的方法。此外,教师积极进行家访,机房形式可以是到家家访或线上家访,了解学生激情语文学习情况。还可组织辩论会、记者会或者演讲会等活动,让学生用所积累的课外知识表达阅读的心得体会。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效性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学生在家校共育引导下会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家校共育,能够增强家长的教育参与意识,更能够构建科学的教育监管机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但在实践运用时,教师应结合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发挥 其监督指导职能,如每日阅读打卡签字,亲子共读,作业讲评等等。通过家校共育提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 【发布时间】2021/5/12 15:00:34
  • 【点击频次】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