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罗一明

【机构】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樟木二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领导者,教师要增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建设和创造中去,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既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又要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努力构造高效课堂。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1、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培养兴趣,促进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作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2、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培养思维品质
  在学生初步学会如何思维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后,应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与敏捷性。根据解题目标,确定解题方向。要训练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问题能按一定顺序去分析、思考,对复杂问题应训练学生善于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法。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要能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每个公式、法则、定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都有使它成立的前提条件,都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要做到言必有据。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先做,再针对学生思维中的漏洞进行教学分析。在复习时要精选一些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证)法,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以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3、尊重差异,鼓励质疑,发散思维
  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差异。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思维差异那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老师分析或者解决问题时提出新的、不同于众人的想法和解题思路,那这就是学生思维独创性的体现。虽然学生在中学时大部分还未形成在自己的学习体系,也没有较大的创作能力,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这更大的可塑性,在他们养成思维能力形成个人体系的这段时间才更加的重要。如果成功他们可以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容易走的更远。但是如果此时他们的想法被打压下去,那么这几年的时间过去形成了思维定式,要想改变就非常困难。因此,教师应付积极的,热情的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鼓励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去质疑和猜想。
  二、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1、创建趣味性氛围,调动思维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初中数学老师要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设计教学方案,以便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主观意识的驱使下开发自身的思维活力,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究,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数学习题,或者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另外,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肯定学生的想法,这样会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加积极投入,努力发散自己的学习思维。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奥巴马访问我国的资料,引出雨伞,让学生观察雨伞的截图面,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边角关系,在开展角平方线的学习。教师呈现雨伞所形成角和主杆关系,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习得知识,说明仪器制作的原理。在此期间,学生会借助生活案例了解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和形成原理,并进一步发散自身思维把握知识的实际应用,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法
  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寻找适合不同程度学生学习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启示方式,使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突破。基于此,初中数学老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手段,为学生制定层次不同、难易不同、目标不同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理论之间联系比较紧密,在学习新知识中会用到旧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新课程学习中,要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利用一部分时间复习旧知识,同时,多提问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此外,教师在设计考核内容时,可以在设计为选做题和必做题,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班级内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班级内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尝试去做,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3、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的转化
  对初中生而言,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思维比较活跃,创新能力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要培养学生在练习数学习题中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指导他们由点及面、层层剖析,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来解题。否则,学生在做题中若形成固定思维,会在数学思维能力的转换和变通中产生一定的困难。在几何数学题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题,如使用分割法、添加辅助线法、类比法、割补平移法等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几何习题。不同数学方法教学的过程,也是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中,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提高。
  • 【发布时间】2021/5/12 15:11:39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