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何雪萍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数学教育,那就必须践行有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实践中可通过激趣、搭建活动平台、创设生活情境、创新设计课堂练习等方式去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将有效教学变成教学有效,是我们一线教师付出巨大努力的“汗水结晶”。在小学数学新课改推进中,课堂教学虽然在新理念、新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有了主体性,教学气氛也活跃了不少。然而,华丽的“外表”、却掩饰不住形似神离的“灌教育”,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那就是教学仍然高耗低效。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仍然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浮现出了有效教学理念,这是我们为提高教学有效性而产生的针对性操作举措。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有效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状态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最佳时期。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产生“我要学”之需。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应把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尽可能创新策略,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摆脱“要我学”的被动局面,变为“我要学”的主体实践。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激趣方式是多样化的,常用方法就是游戏、讲故事、儿歌、表演、竞争、多媒体、音乐融入、创设生活情境等,这些方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生动的数学课堂,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成为探究者。
  二、创设生活情境,是有效教学的重点
  情境策略是一种结合教学内容呈现模拟现实的教学方法,集趣味性、情景性、诱思性于一体,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教学,就是利用数学源于生活这一性质而进行的,正如新课标要求一样:“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们知道,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一种认识过程,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所以,在数学课堂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对生活是最熟悉的这一现实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寻找例题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三、搭建活动平台,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传统被动接收为主的学习模式了,倡导“动中学”、“教学做合一”等理念,把“让学生思维在指尖上绽放”作为了动起来学习的重要追求。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建构知识。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要借助实物模型或图形等工具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知识“物化”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尽可能地多采用“看一看、想一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这样让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我们可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由三角形组成的各种图案,多媒体呈现,以此来揭示课题:认识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出他们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来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再让学生对现有的三角形图片和纸片进行分类,教师来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情况:最后,再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强化知识点。这样融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理念,更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动起来了,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有探究学习的成功体验感。
  四、巧设课堂练习,是有效教学的支撑
  课堂练习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化技能、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应用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更是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侧重点。为此,我们应讲究课堂练习作业方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因此,其倡导“简”“实”“趣”的理念。因此,在数学课堂练习作业设计时,我们应可能地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其效果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应做到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题型,同时强化习题的趣味性与训练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课堂练习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内化当堂的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一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当然,实施有效教学理念,其方法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多种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浮出水面,给我们课堂教学更多选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大胆探索,积极改革,在新课改推进的路上且教且学且研且总结,尽可能地找到适合本班学情和自我善长的教学方法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有效教学理念,从而学生数学素养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但得娟,论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践行策略[J].中小学教育,2019年。
  • 【发布时间】2021/6/15 18:06:00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