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高度融合

 

【作者】 刘继益

【机构】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并逐渐深入课堂。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整合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如何把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在一起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谈几点认识。
  (一)从激发学生兴趣上融合
  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更注重如何将抽象的函数、图像、几何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感态度却不太在意,导致学生硬着头皮地学,将数学看成是“难啃的骨头”,兴趣却没有多少。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段,或是播放视频,或是图像的动态变化,或是渲染气氛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多媒体情境中思考,自然而然学习新知识。
  例如老师在讲述《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展示相关图形,使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同时老师还可以将相应的知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利用科技搜索例题,锻炼学生解题能力,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老师可以询问这类学生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面面垂直,平行的相关条件都是什么?”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老师可以设置相关题目,借此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结合函数思想设置相关问题:在四棱台ABCDA1B1C1D中,D1D⊥平面ABCD,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且AB=2AD,AD=A1B1,∠BAD=60°。求证:AA1⊥BD。这道题目我们需要得出BD与AD垂直就可以。通过相关问题,分别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也应该教授解题技巧,如利用平面向量解题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二)从教学方式上进行融合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信息化,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是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一是电子教案被频繁使用。教师将知识点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了然于胸,而且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利用超链接联系起新旧知识,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扩展,学生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扩大。二是依托各种软件进行有效的演示教学。众所周知,高中数学中不少概念、定义是十分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但在CAI创设的各种情境中,可以通过直观图形的展示来认知抽象概念,效果十分明显。如学习“椭圆第一定义”时,可以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在保持椭圆长轴2a不变的情况下,逐渐缩小两焦点的距离,即|F1F2|=2c<2a,以此来观察椭圆的形状有什么样的变化,进而对|PF1|+|PF2|=2a有个直观且深刻地了解。
  (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若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老师可以适时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图像绘画较为困难,为节约时间,为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在短时间内,将图形绘制好,并加以相应的图例解说,以便学生更加便利的了解相关知识。
  例如老师在讲解《不等式》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设置相关题目,综合知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设f(a)是定义在(0,+∞)上的单调递增函数,且对定义域内任意a、b,都有f(a·b)=f(a)+f(b),f(2)=1,求使不等式f(a)+f(a-3)≤2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对于这类比较抽象函数求解是学生在刚刚接触函数时比较困难的学习内容,解题的关键需实现三种转化:将函数值间的不等关系转化为自变量间的不等关系;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只能比较两个值的大小;同时还需要需转化为某自变量的函数值,从而建立关于a的不等关系,求解相应的范围,如果只是单纯地口述,不仅单调,而且不利于学生记忆,所以老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讲解,通过信息化教学,绘制相应图像,展现转化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相应的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最适合使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莫过于《指數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一章节,老师可以对y=lgx的图像进行讲述,再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地向同学转换,同时改变对数函数的底数,依靠相应的信息技术绘制出相关图像,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相关知识,并增强自己的数学运用能力。同时在讲述相关函数内容时,经过数形结合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对称轴变化的影响,以及相应系数的含义,通过信息技术,节约教学时间。
  (四)构建合理评价体系,巩固教学成果
  目前,高中校信息化成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学生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情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致使学生及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成果得不到巩固。有许多学校的评价体系甚至还是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所以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及时地建立合理的信息化评价体系,明确相应的评价标准,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将评级体系逐步完善。只有评价到位,才能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才能激励学生继续学习,才能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才能将数学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当时就能看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及时反思、反馈,完善知识架构,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不仅看学习结果,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的维度、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让学生全面地认知自己,从多个方面提升数学素养。
  总之,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简单的四个角度进行浅层次的分析,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恰当的融合,还需要我们一线高中数学教师去探究与思索。

  • 【发布时间】2021/7/2 22:00:21
  • 【点击频次】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