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作者】 汪小丽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中华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组成部分中的重要模块。加强古诗教学策略创新,提高其有效性,是我们传统文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朗读,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品诗赏词,咀嚼其中“滋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性;提高
  如明珠的古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传承文明的载体。加强古诗教学创新,走出以讲代教桎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素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还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人格。作为语文内容的重要模块,作为语文教学人,我们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让学生走进诗中去学习,提高感知和理解效率和效果,则是我们在探寻“三话课堂”创建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古诗教学,由于受讲解之风影响,大多方式简单,课堂上只有教师讲。而且他们目标单一,就是让学生能读能背。故而没有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进行创新,表现为讲字说词、抄写诗句意思。这样的做法在高效获得的相反路上越走越远。在追求课堂高质量的“五育合一”教学中,创新仍是一线教师追求“活用教法”的重要实践,而让学生走出逐字逐句解说的教学中并进入到整体理解之中则我们古诗教学目标的重要路径。在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如何提高古诗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要探究课题。下面,我谈谈古诗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理解中背诵
  古人写的诗,自然应采用古人所说的方法去解读。古人认为只有“书读百遍”,方可向“其义自见”的道路上挺进。实践也是如此,他们得出的“读”是走进诗歌文本的有效方法的结论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读的策略的运用,搭建读的平台,让学生反复朗读,直到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这样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以实现目标的达成了。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使其课堂有朗朗书声,多读成为其实现文本走进的重要通道。对于小学生,没有比读更好的理解之径了。这是自古至今的证明。因此,古诗的课堂上我们应加强朗读,直至背诵,让学生读得如若出“吾之口”的熟。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重视读,但不能让学生一味的读,没有读的形式变化,很容易使人生腻。又特别是注意力易分散的小学生,他们很容易失去读的兴趣而不发挥主体作用。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式变化,使读的过程更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以个人读、小组读、有感情地朗读、赛读、表演读等,模仿古人读等巧妙整合其中,而在倡导诗词积累中的“以诗引诗”这一读法应用,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读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想象诗中“弦外之意”,咀嚼其中“滋味”
  我们知道,古诗构思精巧。虽然字少文不长,但在字里行间多处留有空白。特别是古人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表现方法,更让人在读中有无穷的想象空间。而且,其创造艺术容量的能力,胜过其它文体的“文繁而意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导想象这一入文入境策略的应用,在“境”上,可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再配上动画、图像、声音或视频等多种介质作用,来展现诗中多重艺术含量,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产生与诗人本意相默契的艺术境界,获得咀嚼不尽的美感“滋味”。
  (一)接近联想品其“韵味”。学生读到“移舟泊烟渚,江清月近人”里的“月”,会联想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体会到诗人的思乡、想念亲人的感情。
  (二)类比联想品其“余味”。在学习《凉州词》时,学生看见咆哮的黄河、荒漠的孤城,学生想到在这永无春色的边境,战士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多么单调,多么凄苦。又联想到当权显贵却在寻欢作乐,在听到如泣如诉的笛声时,无不黯然神伤,对边境战士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对比联想品其“味外味”。在学习《过古人庄》时,让学生观看村庄里的人口语交际,联想到当今一些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互相利用、防范,更能体会诗中平淡之中见真挚,亲切和谐,不讲客套的人际关系是何等诱人。
  诗人想象丰富,常常在情动时便挥笔形于言而记之。但感言之不足时便叹之。而在咏歌之际,还可手舞足蹈。学生能够把想象到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表演之中也能体会“味之无极”。
  三、品诗鉴赏人格,提高审美能力
  诗可陶冶心灵,发幽思。如何让学生从学习中渐渐领悟到诗品如人品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追求,这在路径上是安排在学生已理解基本内容之后的一个教学环节,即品诗。在这个环节中,做到读、品、悟相结合,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我们知道,诗的风格美和人格美是紧密相连的。但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是教学难点,他们很难从短短几行字间去体会到作者表达的主旨和意向。古人作文,讲究精神与特质的并存,《风骨》篇中的“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就告诉我们好的作品就是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因此,让学生体会内容风骨之美、体会形式丹采之美,便是我们品诗的有效路径。作为教学实践者,就可抓住诗词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色,让学生读中“观文”,“品文”,在内容美、形式美中想其人德,就会感受诗中的风格美和人格美,从而在品诗鉴赏中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有效的古诗教学需要以教师在课堂流程与方式上大刀阔斧,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创新施教,特别是运用现代多媒体来辅助,更是一种良好策略。这样的操作,才能使古诗教学不再停留在“翻译+机械背诵诗词大意”上了。相反,更多地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与教师达成有效双边,更能建构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春生,论小学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课外语文,2019年。

  • 【发布时间】2021/7/2 22:02:07
  • 【点击频次】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