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这样来展开

 

【作者】 邓 成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让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在民主性、信息化、教有疑、层次化的教学中展开,是我们获得高效育人的正确实践。作为一线教师,要把创设和谐环境、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思维培养和强化练习实践作为重要抓手来进行以求突破。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展开
  教与学是课堂对话展开不可或缺的两方,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一直让我们探究不休,特别是二者交互所产生的有效性更是我们在“优教优学”中的重要主题。借助新课改东风不断突破改革的我们,要让课堂上的教与学展开换来有效的预期,我们就必须在教学方法、手段、平台等抓手中做出新突破,才能使教与学展开更富有实际意义,使学生受到最好数学教育而获得空前发展。下面,是我让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这样来展开的心得实践。
  一、创设和谐环境,让教与学在民主性氛围中展开
  教与学是人格平等双方的对话,没有民主作基础,平等就无从谈起。而课堂上的平等,却需要以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有了这种潜在关系,创设和谐环境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学起来,自然就可迈向有效教学的实践中。因此,在课伊始的教学处,我们没有必要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直奔主题,应把重力放在创设和谐环境上,以让教与学在民主性氛围中展开并收到实效。为此,我们首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有思考、有质疑的大胆和勇气。这一点,是学生感受到环境的和谐而带来的心理自由感和安全感的产物。其次要有寓教于乐的教学实践,善于采取多种方式在调节课堂氛围中起作用,可通过“问题情境、讲故事、竞争赛、做游戏、做实验”等教与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准确,在经得历起“精炼”这个标准衡测,偶尔不失风趣幽默的“来几句”。最后、赏识表扬教师不要舍不得,要把表扬之语用在激励学生过程中,通过赏识学会宽容,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有这样的和谐环境,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民主而学得主动不受羁绊。
  二、更新教学手段,让教与学在信息化环境中落实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班班通”工程设备的快速到位,以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为核心终端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融合而构成了具有科技性的信息化环境。我们知道,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不再只是教,更多的是助学生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功能优势,在提效、在助力学、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中实现教的效果的“良好”预期。在这过程中,“活化资源”是我们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思想引领,特别是网络作平台的便捷,使得数学教学既多了学习平台,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多种资源供我们教学时选择应用。在实践中,我们就可以应用网络中优质的资源来辅助教学,支撑数学取得良好效果。而在现实教学中,我强调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实际,自创资源——运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使之辅助教与学,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辅助利器。
  三、加强思维培养,让教与学在“教有疑”诱思中展开
  学生无思须“教有疑”。“教有疑”是启发式教学的实践表现,是学生主体性参与的重要诱发手段。在“双主”理念践行中,忽视“教有疑”的教学做作,都是弃数学学科具有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优势于不顾而自作主张地“教以应试”,都不是科学施教有效施教的正确实践。因此,在“双主双优”中我们必须重视数学学科的培思性。而数学,作为学生思维训练培养的有效平台,在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性、灵活性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与教师交流中不泛谈到这种现象:一些同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题型稍有点变化就不能正确解决了。这说明,我们的学生缺少问题解决的灵活性能力,不能举一反三说明思维不活跃还大有人在。作为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渗透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方法和举措于其中,增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教学训练中的占比,让学生有针对题型变化而采取灵活措施以应对的思维筹码。对同样的问题从多角度进行发散性思考,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这样的“教有疑”以诱思,不仅能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增强乐学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无处不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倍有信心。
  四、强化练习实践,让教与学在层次化训练中展开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程式中必不可少的消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流程,是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实践能力的的训练平台,担当着帮助学生梳理、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等作用。因此,要使教学获得有效预期,就必须强化练习实践,让学生在教师教的训练中进行学的练习实践。为此,我们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中的知识基础来设计不同层次有梯度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实践题目,让学生进行转知提能训练。落实到实践中,在强化训练时,既要设计一些基础性强的练习题目,又要有难度适度提升的“跳一跳”、并通过“A层”(优秀生)、B层(中等生)和C层的(学困生)的合理分层设置,把书本作业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强化学生认知组合,利用多样化、开放性实现学生思维培养。这样的层次化训练,是教与学获得高效的直观表现。所以,我们强化练习实践是有效教学实现预期中非常必要的。
  总之,要使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与学以有效的结果呈现在双方主体的视野中,就必须在民主性、信息化、教有疑、层次化上下力气进行展开,通过策略组合和创新,使其更具有育人意义而彰显“五育育人”之宽度功效,从而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助力学生发展中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葛玉宏,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J].考试周刊,2012年。
  [2]王亮东,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0年。
  • 【发布时间】2021/7/2 22:04:46
  • 【点击频次】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