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立足表达形式,聚焦言语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

 

【作者】 王 娜

【机构】 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寻找和挖掘有效科学的课堂作业设计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通过学生课堂作业的完成效果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方法是利用案例分析法、实践调查法等通过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挖掘和总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测真理;从而得出四点有效的课堂作业设计的方式作为本文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表达形式;言语实践;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研究
  小学是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在发展初期,需要教师给予积极和耐心的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要通过课堂作业的有效设计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下,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设计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一、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作业的设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课堂作业,一种是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一般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得到一些升华,但是课堂作业是最能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形式,一般教师会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相关性的课堂作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且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更加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一些短板,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遵守一定的原则,具备一定的能力,以此来发挥课堂作业的设计价值。
  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之后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这也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活跃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沟通交流中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知,从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对于教师来说也能够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
  二、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方式
  1. 目标导航:从分散性走向针对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对于课堂作业的设计并不是十分重视,具体表现在课堂作业穿插于课堂的任何时刻,但是总体来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作业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会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失去思考的价值,无法走进语言的海洋。因此教师对于课堂作业的设计一定要先明确目标,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能力来决定课堂作业的设计难度,从文本出发,立足表达形式,聚焦言语实践,优化课堂作业。比如以部编版《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对于课堂作业设计的目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开展:
  (1) 浏览课文抓住要点: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先去整体性的浏览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尝试自己整理文章脉络,在学生完成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后,教师可以出示练习:板书上出示几个关键词: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填空,不要害怕出错,要敢于表达。
  (2) 细读课文二次练习:在学生第二次阅读文本后,并且教师进行了一些重点讲解之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课文的内涵也有了一些理解,此时教师对于课堂作业的设计可以增加一些难度,从一些细节之处入手,考察学生对于课文细节之处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等。比如教师可以出示如下练习:让学生针对课文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进行总结,谈一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言语实践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价值。
  (3) 研读课文写读后感:在全文都教学完,并且对课文中体现的价值观进行深入挖掘之后,教师课堂作业的设计内容就应该倾向于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挖掘学生潜在的价值,让学生能够通过研读课文来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设计如下课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本篇课文的学习感受,结合生活中的真实经验,给敬爱的毛主席写一封信,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说一些想要说的话。
  综上,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性,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要有一个贯穿整体的线,提高课堂作业设计的练习效率,真正发挥课堂作业的设计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和实践来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2. 作业内容:从单一化走向层次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形式一般会存在词语练习、近反义词、片段仿写等形式,可见其比较重视的是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文化能力的提升,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作业的设计应该更趋向于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以部编版《曹冲称象》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对于课堂作业设计的内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开展:
  (1) 学生先自行阅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2) 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出示课堂作业的练习内容:
  曹冲为什么要称象?
  曹冲为了称象做了哪些准备?具体用了什么方法?
  (3) 帮助学生整体梳理课文脉络后,教师课堂作业的设计内容要更加走向深处,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语言的表达方式,发现形式、品味语言。此时的课堂作业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主旨句并感受此句话想要表达的内涵,体会这种表达形式的优点;通过对这段语句中对于人物形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感受语言的力量。
  (4) 实践练习,习得语言。当学生对课文全方面的了解和解读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性的课堂作业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基础学习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且深刻的认识语言。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曹冲,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如何处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来称象?请想象一下并且将其写下来。
  (5) 拓展延伸,提升能力。根据课文的内容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内容,比如一些历史故事的相关绘本,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插画片段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阅读讨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在当今教育趋势的发展趋势下,文化成绩已经不再是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唯一要求,当前社会更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内容的设计上,教师一定要注重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整体性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作业形式:从整体发展走向个性培养
  有效的课堂作业设计一定要有启发性、引导性的作用,要让学生通过课堂作业达到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由于成长环境、语文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在语文学习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作业的设计中一定要尊重每一名学生,要给每一名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成长。因此教师对于课堂作业的设计形式要避免整齐划一的形式,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级,三个层级按照作业知识的难度进行划分,分别为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创新练习,让学生能够针对性的选择和提升。比如以部编版《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对于课堂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开展:
  (1) 默读课文,给课文列出提纲
  (2) 如果你遇到了这只青蛙,你想要对这只青蛙说些什么?
  (3) 根据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来创编一个新的“坐井观天”故事,并赋予其新的寓意
  综上,对于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形式,教师可以从知识难度上进行分层,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练习,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水平,既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避免学生因为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作业任务量的多少来进行分层,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作业量,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和学习水平。
  4. 作业导向:从作业正确走向无限延伸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要具有导向性,以往传统的作业设计一般都按照“布置——批改——学生修改——再批改”的步骤来完成,但是一般教师最终的作业导向都是为了让学生的作业能够完全正确,在学生作业正确之后教师的课堂作业设计也就停止了,但是正确不等于体悟,学生的作业正确了,并不一定代表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语文学习能力,当类似的语文习题再出现时,学生依然会出现错误。由此可见学生作业完全正确并不等于吸收,因此作业正确并不应该成为课堂作业设计的结束点,而是要成为新的起点,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作业中不断得到拓展延伸,得到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比如以部编版《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对于课堂作业设计的导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开展,在学生将课堂作业全都正确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选取课文的片段让学生进行仿写或者是改编,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故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课堂作业的创新来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作业来进行拓展延伸,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整理分析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说能够起到重要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立足表达形式,聚焦言语实践来优化课堂作业,提高课堂作业的设计质量,从目标、内容、形式、导向等方面着手,深入挖掘课堂作业设计的内涵和本质,发挥课堂作业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邱云飞. 立足表达形式,聚焦言语实践——摭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策略[J]. 小学生作文辅导(五六年级版), 2016, 000(004):45-46.
  [2]王小柱.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建议[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 000(012):151-152.
  [3]潘蓓. 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单设计的五个策略[J]. 作文教学研究, 2015, 000(001):P.80-83.
  [4]张显燕. 让作业增效 让言语生根——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操练的实效性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 2018, 000(011):57-59.
  [5]黄晓玲. 要形式,更要高效——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拓展中的不良现象及应对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9, 000(024):45.
  • 【发布时间】2021/8/2 16:55:41
  • 【点击频次】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