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亚莉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挥,能与教师共同建构高效数学课堂,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实施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教学迎来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冲击,课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体现在教师角色发生改变,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也变得活跃,爱提问,爱交流,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也不断进行,这一切较之以前,可以说取得了课改成效。但事实上,有些教师只注重形式和门面,忽视教学本质和实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现象俯拾即是。比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机械教学”、唱独角戏式的“表演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等,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因此,新课改还得继续推进,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习惯于的讲解式教学。在今天,我们倡导有效教学理念,这是一种新教学思想,有利于我们改变沉闷课堂,让教学变得更高效。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营造人文情感氛围,有效诱发学习动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实施有效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注重氛围营造,让课堂充满人文情感。这样才能更好的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在今天,我们应知道,课堂教学的第一原则是应对学生的尊重和深沉的情感传导,即对完整健全人格的追求和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及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行为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
  二、充分关注教学预设,更要关注教学生成
  加强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仅应充分关注教学预设,更要关注教学生成。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时常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学预设不到的可能,这就需要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导到自己预案去,而要智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生成更加精彩。千万不能对学生出现的非期望行为的反应,教师简单粗暴地加以干预和制止,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多关注教学生成。落实到实践中,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展教学,才能让课堂更精彩,教学更高效。为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点,培养课堂生成的捕捉智慧,可以在数学教材的解读理解中捕捉生成点,新教材的多元解读,就可实现不同观点碰撞的效果,而这过程就必然有不同的思维火花蹦出。我们就可以在探究创造中捕捉生成点,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组织探究性学习,对于实现数学教学三维目标,有着明显的作用,捕捉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成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可以在课堂延展中捕捉生成点,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拓宽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数学素养。
  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开展合作探究教学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念认为: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育,只把教育当作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的熟练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因此,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反思等重要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首先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独立思考,要在所有学生都有了初步想法的前提下再进行交流、探究。其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观点,并对不同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认识。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团结互助,才能以诚相待,形成良好合作探究团体。
  四、重视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在实施有效教学的数学课堂中,思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这是因为数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过程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决定的。新课标指出:“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做到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效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在倡导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今天,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实施有效教学,也必然要加强这样的思维培养。
  当然,要实施有效教学,其策略还要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把这种思想作为一种理念,一种追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让他们数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姜春林,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
  • 【发布时间】2021/8/2 17:03:37
  • 【点击频次】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