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愉快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聂 君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镇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愉快教学法这一有效法宝来实施,不仅能激发兴趣,催发求知欲,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更能帮助我们实现以情育人的良好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愉快教学法;应用;有效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既新型又传统的学科,“新型”源于开科时间不长,“传统”在于其仍然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发展道德践行能力为目标的基础课程,在肩负责任上与传统思想品德教育无异,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各种思潮也随之出现,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意识和价值理念等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冲击,甚至是挑战。身处这样的环境,定力还远远不够的初中学生,又怎么能经受得住那些不良思想的诱惑而继续端正学习态度而静心于学呢?再加引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纯口功打造”,“应试教育”做法过“浓”,课堂教育作用被弱化,没有达到应有效果。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思想品德教育以“道德与法治”平台出现在学生视野中,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增强道德法律践行能力等育人方面显然更全面,效果更明显。这既与教材的改变有关,更重要的是新课改倡导实施愉快教学法,让这曾以为非常空洞枯燥的学科顿时有了活力,有了趣味性。无疑,愉快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是有效的。
  一、融洽师生关系,构建愉悦和谐氛围
  成功的教学源于高效率的教学,高效率的教学源于课堂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学生参与的必然前提是课堂氛围的无限愉悦。而愉悦来自于教师愉快教学法理念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对此,作为一线教师,首要追求就是实现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出愉悦和谐教学氛围的效果。我们知道,新课标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提出的要求,与其他学科显著不同的是,居于首的表述不是知识目标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施目标,把知识、方法等放在其次的位置上,这说明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学追求上不应定位于以知识为取向的“应试”,应强调思想、情感培养的人文性而将工具性的知识、方法次于其位,把育德放在追求的核心上,这就是道德与法治“新”的所在,毕竟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或道德践行能力,不同于知识的运用或技能的实践。而作为以培养学生品德和法律意识为己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做到以情育情,以心育心。而这些,是传统教学直奔任务完成的教学未曾细究过的。只有在教育教学研究很深入的今天,这个实施缘由才得以我们深刻领会并实施。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中我们不可忽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教学实施,即使“耗时”也要加大力度去融洽师生情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愉悦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兴趣是学乐相伴的原因。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是把此认为是一种享受的愉悦实践。而实施愉快教学法,其目的就是上学生有这种享受,能经常体验到学习之乐。其路径就是激趣,增强学习过程愉悦性。而要实现这种效果,愉快教学法无疑是实现课堂活力展现的最好选择。
  (一)直观化教学。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大多采取口头讲解方式进行,对于这样过于注重“讲道理”的学科,内容是空洞的,枯燥的。再加上学生这种“静坐”学习方式来被动接受抽象的知识,更难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思想教育。我们知道,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践行能力地提高,不是强灌硬输、把学生当记事本就能实现的,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过程体验和实践过程中反复经历和接触才逐步形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达成应注重过程,落实在平常。为了化解这种课堂所学的空洞感和枯燥感,教学中我们可选择直观化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辅助抽象内容以展开,过程中还可以播放歌曲、漫画和小故事来营造氛围,增强学生参与情感。但最多的是利用采访录音、社会现象录像、优秀影视片断,法律案例、以及我们自制的Flash小动画等,这些作为教学载体而直观作用于学生视听,能引起学生深刻体验而产生认知需要,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对话中。
  (二)时事化教学。时事是道德与法治课堂富有生命活力的源头活水,是体现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用性的直接证明。作为一线教师,应结合传统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来引进时事、活用时事,用生活中的事件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和加德纳的“自然智力”发展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引进生活活力,将时政、时事等新资源融入到新知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增强的信息量中学以致用,体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践应用,以增强践行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搭建竞争平台,提高课堂趣味性
  初中学生好竞争的特征仍然明显。抓住这个特征施教,是我们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我们可根据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来设计教与学的内容和过程,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好动好竞争的年龄需求,以此来满足他们心理需求而实现主体性的大爆发。例如,开展辩论赛,结合新知而将学生身边现象和问题列入辩论主题中,让学生以组的方式就些讲观点,谈看法。这是学以致用的竞争,有利于课堂愉快效果的实现。除了生与生的直接竞争、还可以是桌与桌之间、全班之间也是可以的,如开展知识抢答、讲趣叶新闻、时事快报等,都是课堂愉悦的有效路径。另外还可以抓住学生好游戏这一需求将课堂游戏化,也是提高课堂竞争性、趣味性的重要方式。
  总之,愉快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作用明显,意义重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把这种理念与方法实时有效地运用于课堂中,使之我们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践行能力提供积极的帮助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珍秀,探析快乐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2019年。
  • 【发布时间】2021/8/2 17:06:12
  • 【点击频次】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