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李红梅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鼎屏镇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追求。教学中,我们应抓实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培养过程,让学生在反复与其接触实践中得到有效锻炼并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培养;有效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不是教师“心血来潮”的创新而是新课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的强烈要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语文课堂就应举小学六年全程之力而把大力气放在培养上,从而在反复与其接触实践中得到有效锻炼并提升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阅读大量关于素养的详解以及新课标的解读,我发现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拓展之意,主要是指学生中那些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所必需的听说读实践写能力和一些学识以及非智力因素的东西。涉及面,说明了我们培养任务之重。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达成新课标的要求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谈谈实践过程。
  一、注重课堂上听的能力的培养
  听的能力,也简称为听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力,给学生一双善听会意的大耳朵,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由于母语的原因,培养学生听力,有着天然的土壤优势。在语文母语学科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听力可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听老师,引导学生边听边悟边思考。进入语文课堂,听是必需的,常言说,教学是以课题为话资而展开的,有话必有听。因此,培养学生上课多听、认真听的学习行为从进入语文课堂就开始了。但仅要认真听还不够,还要让学生学会边听边悟,做到听思结合,有择其要符合空的筛选信息,能抓住听话中的重点而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听力,发展语文素养。
  (二)听同学,引导学生抓住说话人重点。语文课堂不仅要师生对话,更要求学生生生互动有对话。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常常是“群言堂”。在这中,听就成为相互交流的必然中介了。我们既教培养学生说的方法和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听的方法和能力。这种能力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抓住说话人的关键词,理解其说话意思和意图。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们应加大引导力度,鼓励学生抓住说话人重点,明白其意。
  二、注重课堂上说的能力的训练
  小学时期是一个孩子最喜欢表达个人观点的时期,当他遇到一个问题或发现了一个新事物,他是最希望第一时间表达出来的。例如,某个同学今天带了不该带的玩具到校,某个同学没有完成某样作业,某个同学又做错了什么事情,他们都想第一时间告诉老师。作为语文老师就可以抓住孩子们的这个特点,大胆的运用到语文说的素养的培养上。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写想象作文时,我就先引导同学们大胆的想象,从他们熟悉的校园生活说起:你认为现在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有的学生说人太多了,学校太窄了,楼层太高了,同学们一下子就说到了重点,我又叫大家同桌讨论,你认为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更好?问题一抛出来同学们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希望学校是宽敞的,楼层不髙,楼房可以变换颜色,还有孩子补充说桌凳能根据我们的身高自动调节,黑板是弧形的,坐在教室的任何角落都能看清楚等,同学们再把说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下来,就完成了这篇习作。老师引导说的话题,同桌讨论说自己的观点,边说边补充说的内容,只要同学们能大胆的说,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间长了,相信同学们说的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注重课堂上读的兴趣的激发
  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琅琅。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能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在刚学课文时可以叫孩子们自己试着读一遍,认真读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自己读不准的地方,这时老师就要及时的正音,正音之后叫孩子们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大概了解课文的内容,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在上新课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范读,或者叫孩子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分组朗读,分性别朗读,只要能让孩子们读得感兴趣,愿意去揣摩作者的内心,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应该在课堂上给予他们读的时间。如《去年的树》这课中,我发现课文很简短,但人物角色较多,于是我就采用老师读课文旁白,女同学读鸟儿,男同学读树、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四个角色,有的同学在读的过程中声音很洪亮,有的语气很低沉,有的在小声的笑,这些都是孩子们对文章不同的理解所反应出来的。所以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读,只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使用,灵活地运用。
  四、注重课堂上写的训练的落实
  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呈现载体。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写出优秀的习作呢?首先在教学一个单元的作文时,我让孩子们认真阅读作文要求,找出重点字词,抓住人、事、景关键字,明确本次作文的方向,再围绕着重点搜集材料,这个材料一定是我们身边的,熟悉的,写起来才有话说,是人物就围绕着老师、同学、家长和邻居,是地点就围绕着学校和家里,再按照老师黑板上的提纲认真写作,要求题目正确,书写工整,字数达标,内容具体,还要求在写作的过程中全班要绝对保持安静,任何同学有任何问题等到下课再单独问老师,不能因个人原因影响全班,这样做主要是营造安静的环境,四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有限,脱离了课堂,脱离了老师的提纲,她就不能顺利地完成习作,或者习作完成的效果不好。所以,要有效的完成习作就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作文写完了,老师要及时的批改,把意见反馈给孩子们,表扬写得好的,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尤其是错别字要及时改正,这样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把作文在课堂上落实,相信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应该有所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潜心课程改革,改变“少、慢、差、费”这一长期困扰语文界的尴尬局面,着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而优教优学,完成新时代赋予一个语文教师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韩蔡林,课外阅读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J].中外交流,2019年。
  • 【发布时间】2021/8/2 17:10:14
  • 【点击频次】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