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英语绘本深度学习教学实践

 

【作者】 徐 灵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府荆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绘本融入小学英语教育,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宽了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本文将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绘本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旨在为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供参考方法。
  一、深度引领,发展创造性思维
  基于“深度学习”下的绘本教学,与传统的外部灌输、被动接受、知识符号的“浅层学习”相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解答的问题是否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特征。教师依据绘本内容,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深层问题,创设真实情境,从而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发展创造性思维。
  (一)优化教学目标,引领深度课堂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传统绘本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前两个阶段目标——“知道”和“领会”,导致学生对文本停留在浅表的理解状态。而深度学习更多地对应后四个阶段,强调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绘本教学目标的设计,须深刻领会课程目标,深度挖掘教材,从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
  (二)设计深层问题,引领思维发展
  问题是激活思维的触发器,有挑战性、实用性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指向“深度学习”的绘本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引入,为学生搭设支架,引领他们理清思路、构建模型,促进其思维进阶发展。
  (三)创设真实情境,引领意义建构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自己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情境中,通过积极参与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建构意义并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最终在真实的体验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二、深度参与,促进自主化学习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元认知策略是最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若能充分地利用元认知策略,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自主学习,便能促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活动。
  (一)自主预测,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往往始于学生的好奇。当学生对绘本阅读产生兴趣的时候,就有一股力量自然地推动他们求知。绘本的图片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教师可通过设置悬念、文本补白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预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亲身”经历,提升情感体验
  “绘本中的角色和事情通常能唤起儿童生活中的经历。”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再)形成”和“(再)发展”的过程,全身心地去理解、领会、评判和体验,使得他们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社会实践主体。
  (三)及时调节,促进自我生长
  从元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记忆、加工和理解的过程,而且同时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建立关联,使学生及时地监控、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概念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读后环节,学生体会到绘本故事中母爱的同时,联想到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点滴。有学生认为妈妈对自己太严格,总是催着自己写作业,这让她非常反感。但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进行自我调节,感悟到这是母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学生在一次次的深度阅读中,不仅是在与文本对话,也是在和内心的自己对话,刷新自己的价值观,融入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深度融合,实现多元化发展
  毋庸置疑,绘本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于绘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通过分层作业、协同合作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促进绘本与学生个体的深度融合,使其在语言、思维等各方面获得多元化发展。
  (一)学习机会公平化
  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每个人对课堂的适应性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公平的学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反馈和鼓励,让学习真正发生。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策略的选择和任务的分层设计来保证学习机会的公平性。由简单的读绘本、理解故事大意到综合性、开放性强的主题式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把“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二)思维活动层次化
  碎片化的学习一般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进行讲授,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深度学习强调高阶思维,因此须设计有梯度的任务,对故事的处理要有层次感,应关注思维的概括性、连贯性和发散性。挖掘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故事的旁白,通过补充内心旁白和补充对话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度的感悟与思考。四是关注思维的批判性。采用发散性的问题,从故事的意义、作者的立场进行探讨和总结。
  (三)评价策略多维化
  采用多维化的评价策略,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持续性学习评价是深度学习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价,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进而指导改进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
  总之,深度学习下的绘本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这不仅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协同合作、思维进阶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 【发布时间】2021/8/2 17:11:51
  • 【点击频次】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