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作者】 梁春梅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九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的主导者是语文新课标赋予的角色。而担当这角色的教师自然就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导”上作文章。本文探讨了在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等三个方面上作引导,促使他们成为学习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主导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新课标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学科都明确指出了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倡导,而以“双主双优”为主题的新课改中说得更明确,即要“双主”以优教优学。这“二主”的践行,都要求课堂上的角色重新定位重新塑造,即教师要从原来师道尊严中的“主体”转变到“主导”上,而原来常在被动位置上的学生却要“翻身”作主人。这里变化,不是曹操说到就到,就需要“政策”激励。近年来,我市提倡“双主双优”,论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这一理念的有效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重要,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可忽视,更需要我们把此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整个课堂实施中。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些语文课堂又做之过急,“放手”幅度过大,导致学生课堂混乱,连学生价值观出现问题也不及时制止。要知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综合能力的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何来体现并得到落实的呢?下面,我谈谈语文课堂上教师主导性作用的体现。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把握课堂的知识要点
  教学不是拿着书就可以进课堂的一种简单活动,而是一项计划性强、目的性明确的育人实践,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目的”应理解为教师的授课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的,二者关联性非常强。以教为导,变导促学是我们教师授课目的化为学生学习目的实现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学习盲目性,不知道本课学习干什么,我们就应在课前就通过导学案的方式告之学生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这样的提前告之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向,明确自己在本堂语文课堂中应“了解”什么,“知道”什么,“积累”什么,“应用”什么以及各项目标应达到的什么样的效果等。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要总是认为就是学生字新词,能读能写就是学好了。这样简单要求只会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还会使语文教学陷入单调重复的教学中。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教师“导”的作用首先就要发挥在学生学习目标制定上来,引导学生明确制定本堂课或本篇课文学习应达到的目的效果。这样他们才能在要达到的效果上去努力学习知识要点,完成本篇课文应完成的学习任务。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提问,合作探究
  学起于思贵有疑。现在学生主动质疑意识较差,大多懒于思考。针对此情此境的南宋教育家朱熹就这样告诫我们说:“学生无疑时需教有疑。”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要导疑导思,引导学生质疑思考。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既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去发现问题,又要引导学生“问难”能力——协商能力以及在协商合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能不能质疑,敢不敢质疑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在低段语文教学中,举手是常有的是,而且为争一个发言机会,他们常常大喊“我来”。,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有大胆质疑的需求,也有敢于提问答问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然而,随着年级增高,举手现象随之减少。很多教师想“群言”结果还是“独家发言”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积极提问中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作出相应行为,并收获锻炼机会,发展语文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积极营造愉悦环境,建立良好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自由,这样他们才能有胆有思,敢于提问回答。
  而目前,我们又看到一些语文课堂上出现这样现象,一些教师怕学生提问,特别是公开课,担心学生的问多不好控制,有些问题问得太怪难以把控等,故而采取不予理会或随便塘塞的敷衍而处之。这样的作法只是说明教师缺乏智慧,不能随机应机以处理偶发事件。在培养学生答疑过程中,教师的导还要放在引导点拨上,在给足学生思考时间后进行回答。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做好“两个等待”,以突出学生主体性,也彰显教师主导性,即在“第一等待时间”中要让学生多思考,有充足的思想机会,在“第二等待时间”中就是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思维导向,把卡在思维拐角处的“学习之难”之根“刺”顺理清除。这也是导之所现。当然,为了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问题,教师要细听,给足学生表达机会,不要在学生一开口时发现有问题就打断学生发言,更不要因为有不同声音而及时打住。这都不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有效的做法就是多引导,多拓展思路。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着力点,不仅体现在导有目标上,更要体现在导有学法。加强学法指导是语文课堂必然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是教师主导性的最重要体现,也是让学生主体性最有效的方法,更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产生强烈主体性的有效做法。因此,不能仅授知识而忽视学法授予,要结合内容实际而进行学法引导,鼓励学生拿着教师给予的方法进行语文材料接触实践,并发展相应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主导地位既是不可忽视又不弱化,更不能“强化”,要把握好自己角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导的作用发挥得准、发挥得有效。
  参考文献:
  [1]刘维昕,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J].学周刊,2018年。
  • 【发布时间】2021/8/2 17:12:03
  • 【点击频次】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