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统编教材教学策略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2017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内容的改变真正让一线教师的教学源头变得活起来,它更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性,突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我坚持做到扎实识字教学,注重识字与图文的结合,并将识字教学与扩词造句、联想记忆相结合,让孩子们识字更轻松;坚持乐学、巧学拼音,从读、写、拼多维度训练孩子们对拼音的感知和理解;坚持教孩子们学会阅读,让他们爱上阅读,让他们的将来可以走得更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会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总结,切实领会编者意图,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关键词:统编教材;识字;联想记忆;巧学拼音;爱上阅读
2017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对一直坚守于教育一线的我来说,称得上是福音。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变,让一线教师的教学源头变得活起来。其次教材编排体系更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性,突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所以,遇上小学语言统编教材,是我幸也!
教材是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面对崭新的教材,我在三年的使用中做了一些策略上的探索,现归纳如下。
1.将识字教学与图画紧密结合
教材编排上的这一特点也非常明显。孩子们所学的生字“火”“目”“手”等都是典型易理解的象形字。我在教学中捕捉到了这一点,并不因为这些字很简单而忽略它与形的重要联系。小孩子是很喜欢画画的,在教学前,我安排了孩子们画山、画手、画马——家长们有些迷惑:语文课要画画?孩子们却很兴奋,认真完成新老师布置的“美术”作业,彩铅的、水彩的、蜡笔的,真是妙笔生花。我的语文课件资源由此丰富不少。有画胖乎乎的小手的、有画年轻有力的大手的;有画火炬火焰的,有画锅庄舞火焰的…没想到小小年纪还胸中挺有丘壑,不简单!课堂上,当他们看到自己画的画与要学的字那么相似时,高兴手舞足蹈,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家长也明白了老师让孩子画画的用心。
2.将识字教学与扩词造句、联想记忆相结合
让孩子在学习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我们取得教学效果地最佳模式。所以我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采用了扩词造句的方式。扩词造句就是在教学生字时,让孩子们对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特别鼓励组四字词语,并尝试用这些词进行口头说话练习。如学习“天”字时,组“天空”“每天”“天南地北”“听天由命”等词,并选择一两个口头造句。当然,这个过程我也倡导家长积极参与,因为,孩子们才上一年级,家长也还处在兴奋之中,很乐意参与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有的家长对我说:“何老师,这样学生字不仅有趣,而且学得多,比我们小时候读书枯燥记生字有效多了。”
联想记忆相结合就是在教有相同字根的字时,把其形近字找出来一起对比学习。如教学“眼”字时,我就和孩子们找了含有“艮”字根的字:“根”“很”“跟”“恨”“狠”等等。这样一节节课下来,孩子们的识字量非常可观。他们还时不时地三三两两玩起了“考考你”的游戏,“识字大王”就慢慢产生了。
3.乐学、巧学拼音,充分发挥拼音的工具作用
汉语拼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语拼音的作用不容置疑。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我也是绞尽脑汁,并进行了大胆尝试。
首先,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记住每个拼音的音和形我让孩子们从一些儿歌入手:如公鸡打鸣“ooo”,左拇指朝上“bbb”……其次,利用四线格熟记每个拼音的正确书写。读会读会写的目的是为孩子们能正确拼读。为让孩子们能正确、熟练地把拼读音节我也是颇下了一些功夫。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除熟悉教材上的那些音节外,我让孩子们拼读自己熟悉的汉字的拼音,如拼读自己的名字、拼读同学的名字、拼读所能见到的一切事物的名称,并比赛:谁能拼读的词语多,谁找来拼读的事物与众不同谁就是胜利者。于是,孩子们一下课就满校园找稀奇的事物来拼读给我听。“老师,那是树,拼音就是‘shù’。”“老师,那是国旗,它的拼音就是‘guóqí’,对不对?”看着如此认真的稚童,真的是很幸福的事。
4.教会孩子们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阅读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成绩,而且对于孩子们的一生能走多远有着深远的影响。统编教材所选课文经典、精美,还特别编排了“快乐读书吧”及“与大人一起读”的内容,在一年级阶段,我在完成“与大人一起读”这个阅读板块时,要求家长让孩子慢读、准读、大声读。在孩子将短文基本读通后,家长根据孩子的不懂之处答疑,然后再与孩子一起读。读完之后给孩子们在文中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考查熟练程度,最后家长如果愿意,再将与孩子一起读录成视频传送给我,我便利用教室里优越的多媒体条件,给孩子们放出来。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出现在荧屏上时,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容,摇摆的小身子全是喜悦与自豪的象征。以后的每一次与大人一起读都完成得积极而出色。
对“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我严格遵从教材要求内容执行。比如在二年级时,就组织了“童话故事专项阅读”,让孩子们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等,读完后把自己喜欢的童话在班级阅读时间读给大家听。一说到要读给同学们听了,小家伙们的热情又高起来了,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读得滚瓜烂熟,生怕在读给大家听的时候结巴了,卡顿了!就主动反复练习。相信这些反复阅读的童话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慢慢地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来!
到了三年级,孩子们学过了复述故事的方法后,我就不再让孩子们给大家读故事了,而是让他们给大家复述故事。孩子们觉得有些难度了,读的时候就更认真了。他们的阅读书目上也就出现了勾、画、圈、点的痕迹,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
总之,统编教材不仅是从宏观的编排体系还是到微观的每一课时的安排都是智慧的结晶。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需要探索、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我将继续积极探索,在用好,教学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这条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196页。
关键词:统编教材;识字;联想记忆;巧学拼音;爱上阅读
2017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对一直坚守于教育一线的我来说,称得上是福音。首先是教学内容的改变,让一线教师的教学源头变得活起来。其次教材编排体系更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性,突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所以,遇上小学语言统编教材,是我幸也!
教材是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面对崭新的教材,我在三年的使用中做了一些策略上的探索,现归纳如下。
1.将识字教学与图画紧密结合
教材编排上的这一特点也非常明显。孩子们所学的生字“火”“目”“手”等都是典型易理解的象形字。我在教学中捕捉到了这一点,并不因为这些字很简单而忽略它与形的重要联系。小孩子是很喜欢画画的,在教学前,我安排了孩子们画山、画手、画马——家长们有些迷惑:语文课要画画?孩子们却很兴奋,认真完成新老师布置的“美术”作业,彩铅的、水彩的、蜡笔的,真是妙笔生花。我的语文课件资源由此丰富不少。有画胖乎乎的小手的、有画年轻有力的大手的;有画火炬火焰的,有画锅庄舞火焰的…没想到小小年纪还胸中挺有丘壑,不简单!课堂上,当他们看到自己画的画与要学的字那么相似时,高兴手舞足蹈,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家长也明白了老师让孩子画画的用心。
2.将识字教学与扩词造句、联想记忆相结合
让孩子在学习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是我们取得教学效果地最佳模式。所以我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采用了扩词造句的方式。扩词造句就是在教学生字时,让孩子们对生字进行口头组词,特别鼓励组四字词语,并尝试用这些词进行口头说话练习。如学习“天”字时,组“天空”“每天”“天南地北”“听天由命”等词,并选择一两个口头造句。当然,这个过程我也倡导家长积极参与,因为,孩子们才上一年级,家长也还处在兴奋之中,很乐意参与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有的家长对我说:“何老师,这样学生字不仅有趣,而且学得多,比我们小时候读书枯燥记生字有效多了。”
联想记忆相结合就是在教有相同字根的字时,把其形近字找出来一起对比学习。如教学“眼”字时,我就和孩子们找了含有“艮”字根的字:“根”“很”“跟”“恨”“狠”等等。这样一节节课下来,孩子们的识字量非常可观。他们还时不时地三三两两玩起了“考考你”的游戏,“识字大王”就慢慢产生了。
3.乐学、巧学拼音,充分发挥拼音的工具作用
汉语拼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语拼音的作用不容置疑。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我也是绞尽脑汁,并进行了大胆尝试。
首先,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记住每个拼音的音和形我让孩子们从一些儿歌入手:如公鸡打鸣“ooo”,左拇指朝上“bbb”……其次,利用四线格熟记每个拼音的正确书写。读会读会写的目的是为孩子们能正确拼读。为让孩子们能正确、熟练地把拼读音节我也是颇下了一些功夫。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除熟悉教材上的那些音节外,我让孩子们拼读自己熟悉的汉字的拼音,如拼读自己的名字、拼读同学的名字、拼读所能见到的一切事物的名称,并比赛:谁能拼读的词语多,谁找来拼读的事物与众不同谁就是胜利者。于是,孩子们一下课就满校园找稀奇的事物来拼读给我听。“老师,那是树,拼音就是‘shù’。”“老师,那是国旗,它的拼音就是‘guóqí’,对不对?”看着如此认真的稚童,真的是很幸福的事。
4.教会孩子们学会阅读,爱上阅读
阅读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成绩,而且对于孩子们的一生能走多远有着深远的影响。统编教材所选课文经典、精美,还特别编排了“快乐读书吧”及“与大人一起读”的内容,在一年级阶段,我在完成“与大人一起读”这个阅读板块时,要求家长让孩子慢读、准读、大声读。在孩子将短文基本读通后,家长根据孩子的不懂之处答疑,然后再与孩子一起读。读完之后给孩子们在文中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考查熟练程度,最后家长如果愿意,再将与孩子一起读录成视频传送给我,我便利用教室里优越的多媒体条件,给孩子们放出来。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出现在荧屏上时,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容,摇摆的小身子全是喜悦与自豪的象征。以后的每一次与大人一起读都完成得积极而出色。
对“快乐读书吧”的教学我严格遵从教材要求内容执行。比如在二年级时,就组织了“童话故事专项阅读”,让孩子们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童话》等,读完后把自己喜欢的童话在班级阅读时间读给大家听。一说到要读给同学们听了,小家伙们的热情又高起来了,把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读得滚瓜烂熟,生怕在读给大家听的时候结巴了,卡顿了!就主动反复练习。相信这些反复阅读的童话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慢慢地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来!
到了三年级,孩子们学过了复述故事的方法后,我就不再让孩子们给大家读故事了,而是让他们给大家复述故事。孩子们觉得有些难度了,读的时候就更认真了。他们的阅读书目上也就出现了勾、画、圈、点的痕迹,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
总之,统编教材不仅是从宏观的编排体系还是到微观的每一课时的安排都是智慧的结晶。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需要探索、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我将继续积极探索,在用好,教学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这条路上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第196页。
- 【发布时间】2021/9/8 16:04:25
- 【点击频次】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