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

 

【作者】 刘 瑶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七初级中学小学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完善自我,发挥榜样作用;巧妙设疑,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新型课堂模式,激发自主学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最容易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也最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师和学校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灵活教学,丰富课堂活动,增加教学形式,创设有趣的场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具体就是如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等为特征的现代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现这个要求,我认为首要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这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就变得比较敏锐,逻辑记忆增强,想象力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增强。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进行,并富有成效。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和老师构成的双边活动,而农村学生受到地域、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到了初中,学生的兴趣和志向正处在一个最佳的培养方面,而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情感易受他人感染。而所谓的学习困难生,其实除了一小部分是智力问题外,大多数是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造成的。因此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不仅会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还为其他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或以形传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或以情传情,以教师之情感染学生之情;或以声传情,以自己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当然,赞美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感情。语文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语言“双基”训练和品德情感教育的一门独特科学,它的教学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情感的参与,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己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课堂上的互动。教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复述,用发自肺腑的真体验、真感情展示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精神美、艺术美以及课文本身所显现出的意境美,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从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踊跃发言,达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是学生身体和思想可塑性非常高的时期,小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甚至是一生的。为了祖国的发展进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一定要做到高度重视。尤其,小学语文又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最早的启蒙,因此,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加倍重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十分艰巨。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把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潜移默化,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一个皮球、一只小狗都能把他们吸引住,他们总是用手去摸,甚而至于用小嘴去咬,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大部分都是从玩耍中、活动中获得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认知特点,适当地设计一些游戏、诗歌、字谜等,让孩子在玩耍中、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如在教学一至十的汉字时,就可以让孩子利用诗歌:“一去二三里,烟花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让孩子念起来朗朗上口,帮助学生记住了这十个汉字的顺序,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科学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很有帮助。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师在教《故乡》一课时,把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生活的场景绘制在投影片上,让学生仔细观察银幕上的画面,口述画面内容,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他们变化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农民的双重压榨,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同时,具体地认识到肖像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他们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这在教学中的具体途径甚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运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语文素质为方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作为一名教师若能让孩子们在书山中以趣为径,在学海中以乐为舟,他们将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得更广、更远!

  • 【发布时间】2021/9/8 16:07:31
  • 【点击频次】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