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与普通学校相比,在学习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充分的爱和鼓励,在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时,应针对其特点选择教学方式。本文对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数学的实践教育作出了探讨,据此提出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措施。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一、引言
数学学科是特殊学校教育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在抽象的时空中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基于数学的这些学科特点,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领悟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时空概念。
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其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充分给予学生关爱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适当的关爱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关爱教育产生一定的认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
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产生被尊重的感受。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其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在生理上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在心理上也更加脆弱。由于这些原因,学生无法良好的完成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这些学生给予适当的关爱,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并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被尊重的感受。教师对特殊儿童开展实践活动,有目的性的制定教学方案,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有助于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
2.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正确的认识自我,在特殊儿童中,普遍存在自卑的心理,很多活动不敢轻易尝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产生“我能够做这样的事情”的认知,能够有效在课堂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的措施
1.对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予以重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予以一定的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开展。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儿童,教师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关爱教育,减少其活动的时间,避免其身体受到外界因素的损伤。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应成为现代教师的最主要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实践。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也应围绕这一教学理念制定,充分考虑到特殊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帮助其在实践过程中摆脱自卑的心理,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数学中的教学质量。
2.合理建立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这与传统的数学课堂相比,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特殊儿童而言,他们渴望自身接受的教育与普通的学生一样,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数学的教学时,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并有效参与到课堂中,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提供实践的平台。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是活动的构建者,在课余时间也要起到良好的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教师在进行《7的乘法》一课时,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出教学内容,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得出7的乘法口诀的计算方法并有效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4.组织特殊儿童进行教学活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因其身体上的缺陷,对数学的学习较普通学生更为困难。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组织一些教学的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灵敏的部位进行感知,在娱乐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每个特殊学校的儿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一般孩子脆弱的多,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都会存在一种自卑感,特别是生理上的短缺会直接导致他们心理上自卑,感觉自己不如人。他们更容易失落、更容易敏感,更容易把自己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更容易放大这个社会的负面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他们更不容易释放他们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弱化自己本来的正面的东西,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们的思想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给予更多关爱的理由。
爱是教育最好的营养品,是所有阶段学生都应该得到的,这也是教育感化作用能够发挥的源泉,而对于特殊教育来说,爱是我们的生命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如果特殊教育老师们内心充满了大爱,那对于学生是万幸,对于老师们自己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力量来源。有爱才有方法,有爱才有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师与学生而言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培养其思维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而有效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张红. 学周刊. 2021(20)
[2]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J]. 陈庆洪. 内蒙古教育. 2020(14)
[3]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张晓霞. 文理导航(下旬). 2016(05)
[4]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之管见[J]. 林仁逊. 江西教育. 1985(01)
[5]架起衔接的金桥——南京市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专题研究简介[J]. 江苏教育. 2018(10)
[6]挖掘·渗透·延伸——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 张文生. 小学教学参考. 2017(17)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一、引言
数学学科是特殊学校教育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在抽象的时空中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基于数学的这些学科特点,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领悟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时空概念。
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其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充分给予学生关爱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适当的关爱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关爱教育产生一定的认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
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产生被尊重的感受。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其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在生理上存在着先天的缺陷,在心理上也更加脆弱。由于这些原因,学生无法良好的完成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这些学生给予适当的关爱,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并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被尊重的感受。教师对特殊儿童开展实践活动,有目的性的制定教学方案,能够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有助于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
2.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正确的认识自我,在特殊儿童中,普遍存在自卑的心理,很多活动不敢轻易尝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产生“我能够做这样的事情”的认知,能够有效在课堂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教学的措施
1.对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予以重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予以一定的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时,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开展。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特殊儿童,教师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关爱教育,减少其活动的时间,避免其身体受到外界因素的损伤。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应成为现代教师的最主要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实践。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也应围绕这一教学理念制定,充分考虑到特殊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帮助其在实践过程中摆脱自卑的心理,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数学中的教学质量。
2.合理建立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这与传统的数学课堂相比,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特殊儿童而言,他们渴望自身接受的教育与普通的学生一样,在对特殊儿童进行数学的教学时,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并有效参与到课堂中,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学习。通过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提供实践的平台。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是活动的构建者,在课余时间也要起到良好的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在实践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教师在进行《7的乘法》一课时,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出教学内容,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得出7的乘法口诀的计算方法并有效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4.组织特殊儿童进行教学活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因其身体上的缺陷,对数学的学习较普通学生更为困难。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合理组织一些教学的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灵敏的部位进行感知,在娱乐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每个特殊学校的儿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一般孩子脆弱的多,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都会存在一种自卑感,特别是生理上的短缺会直接导致他们心理上自卑,感觉自己不如人。他们更容易失落、更容易敏感,更容易把自己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更容易放大这个社会的负面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他们更不容易释放他们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弱化自己本来的正面的东西,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们的思想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给予更多关爱的理由。
爱是教育最好的营养品,是所有阶段学生都应该得到的,这也是教育感化作用能够发挥的源泉,而对于特殊教育来说,爱是我们的生命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如果特殊教育老师们内心充满了大爱,那对于学生是万幸,对于老师们自己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力量来源。有爱才有方法,有爱才有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综上所述,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师与学生而言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培养其思维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而有效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张红. 学周刊. 2021(20)
[2]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J]. 陈庆洪. 内蒙古教育. 2020(14)
[3]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张晓霞. 文理导航(下旬). 2016(05)
[4]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之管见[J]. 林仁逊. 江西教育. 1985(01)
[5]架起衔接的金桥——南京市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专题研究简介[J]. 江苏教育. 2018(10)
[6]挖掘·渗透·延伸——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J]. 张文生. 小学教学参考. 2017(17)
- 【发布时间】2021/9/8 16:08:22
- 【点击频次】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