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作者】 柳 栋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成了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曾颁布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在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处于信息海洋中,无时无刻都在接受者信息。曾有人统计过,如今我们每个人一天接受的信息量可能是17世纪一年接受的信息量。而高中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太完善,无法正确辨别真善美、恶与丑。而面对身边充斥的大量信息,无法正确的做出抉择。那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十分必要。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早在1974年,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就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年提出[2]。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信息以及技术也得到不断丰富。现如今信息素养的具体涵义就是指:从不同信息源获取信息的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等。通常也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而当代高中生身处于信息的海洋中,如何有效加工、选择、处理、交流、表达信息能力;遵守相关信息伦理道德与法规,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就成了信息技术教育最主要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计算机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以及相关技术的成熟,计算机操作也越来越方便。大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储存于计算机中,高中生如何从计算机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提高其学习效率、增加其知识面。而现在教育一直倡导综合素质化教育,信息素养将成为高中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并且对信息加以评价、判断、分类、组织,一直到学会解决应用到具体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一刻也不能停止[2]。因此,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获取、运用等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3]。高中开设信息科技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师生互动、同学交流、又有思想交流的情感共鸣。此外,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广为涉猎,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实践。那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良好的信息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特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已经不能仅仅是计算机基础技能的教学,而是要上升到对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3]。至此,我们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认清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教学目的上: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上:计算机课程是主要包括基本原理、结构、核心技术及基本操作,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法律法规等。教学方式上:计算机课主要偏向于操作、实践[2]。而信息技术课程更偏向于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是把计算机课程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主要强调的还是学生具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2、运用任务驱使教学法。任务驱使教学法,就是老师通过设置适当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发现只是的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培养[1]。有时老师也可以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去进行学习研究,然后围绕主题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趋势下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研究。教师在进行任务教学法时,首先,要注意摆正教学角色,注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指导过程中要松紧有度。其次,设置讨论小组,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2]。最后,任务设置要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3、利用信息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后,学生一般掌握了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例如,在学习WORD字题处理软件时,我们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课题供学生练习。让学生针对课题,尝试分组完成一个小电子黑板报。老师在其过程中做出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主动查阅互联网、搜集处理与自己所选主题有关的内容信息,这样学生在对大量的信息筛选过程中,就会对事物进行多层次了解。碰到问题时,尽量同学协作解决,必要时教师指导。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注重信息伦理道德建设。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是建立在对信息伦理道德建设的基础上。毕竟当前网络信息量大,繁而杂,很多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例如:不良网站、暴力、黑客、网游等等[2]。这样我们在课程教学时就要注意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法制观念培养。例如:在介绍黑客病毒时,就要说出病毒如何破坏电脑,后果多可怕等等。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网络观、人格观。让他们在虚拟社会中也能健康成长[3]。
  5、展示学生作品,客观评价,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3]。因为高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更倾向于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充分尊重,多倾听、理解和欣赏学生的作品优点,并把大家认为特别优秀的作加以处理,然后上传互联网,供大家分享。充分给予学生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
  [2]刘彦尊.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
  [3]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上).2001(08)
  • 【发布时间】2021/9/8 16:14:01
  • 【点击频次】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