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改背景下“立德树人”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作者】 刘凤林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红星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全面推进“五育并举”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了“立德树人”育人新方向和新路径,作为奠基教育的语文教师自然就应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优势而加强“立德树人”思想在小学语文的有效渗透。本文就此探讨了其渗透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德树人”思想;新课改;有效渗透
  当今世界并非和平,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遇的大变局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我国新时代的现代化建设也步入了优质高效发展的轨道。国外反华势力对我国各个方面进行颠覆破坏,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对青少年学生施加不利影响,目前的娘炮文化、饭圏文化无不对年青一代进行着脑残式教育。各种是非颠倒、美丑不分、逾越法律底线、悖离公序良俗甚至连基本的价值观都受到扭曲的乱象愈发严重。针对于此而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更为迫切。所以,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应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在学校,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我们“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而学校的学科教学又特别是小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融入德育渗透实施,对可塑性很强的小学生的人生有着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德育渗透的意义
  学校的德育是育人的底线工作,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平台和根本。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实施只是学校德育的一条路径。我们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掌握好语文教学必需的知识和策略外,更要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大教育观出发,对国家德育教学的本质和方向要做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为国家所用,为民族所用,造福于全国人民,进而造福于全人类。否则,我们培养的人才就可能走到国家和人民的对立面,甚至成为外国险恶反华势力的走狗,为人民所唾弃。美国硅谷2万清华精英和芯片专家多是华人而不为国效力贡献就说明了德育实施刻不容缓,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加强“立德树人”德育渗透、着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德育渗透的策略
  语文课中的德育实施不象思政课中的德育,其路径是渗透而不是直接告诉。 这几年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立德树人”德育渗透的路径可从下面策略中进行。
  (一)坚持“文思互补”,让“立德树人”目标落地生根。不论是哪个学科,在重知识呈现的同时也负载着作者或编者的思想。语文是“文以载道”和“诗言志”的学科,更有丰富的人文性内涵融于其中。坚持“文思互补”思想开展语文教学,也就是我们先前坚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并行原则的一种重要实践方法。这种方法只是在“应试”当道背景下受到了冲击,而在新课改实践中又回到了应有轨道上来。落实人文性其实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获得思想洗礼、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和培养。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获得不是“强灌硬禁”,也不是贴标签式的“温馨提示”,而是通过具有语文实践性质的路径如有感情地朗读、静思默思、换位思考等方式进行,有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之功效。比如在教学《示儿》一课时,我让学生站在作者的立场反复吟诵咀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在吟诵中,让学生眼前出现民不聊生的画面;在吟诵中,让学生如临外族铁蹄下饱受蹂躏的情景;在吟诵中,让学生感受一位花甲老人临终仍矢志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通过这样的德育渗透,不仅让学生领会了文本的意思、作者的思想,更让学生在钦佩作者中树立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接着,我又让学生谈谈当今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我国政治上的无理打压、经济上的疯狂制裁、军事上的严密围堵,很多学生在讨论中热血沸腾,拍着胸脯说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一定会听党的话,勇敢地与胆敢侵略我中华的敌人做斗争。这样的德育与语文知识传授相结合,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并行的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坚持“尚善尚真”,让“立德树人”茁壮成长。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动之以情中晓之以理是坚持“尚善尚真”情理交融教育的方向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持之以恒的“立德树人”德育活动中深受导之以行的德育实践引导,才能促使受教育者的学生获得知情意行的教育。语文教学也需如此,充分发挥语文文质优美的学科优势,把真善美的思想和情感融于文本的解读中,让学生领会、感悟中受到熏陶。纵观现行教材,很多革命传统教育内涵、爱国主题、助人题材、热爱山河的内容和情感,都是我们语文学科让学生受到真、善、美教育的肥沃土壤。只有我们精心设计其教学路径,坚持“尚善尚真”选择教学方法,就可以实现文以载道、教以载培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出塞》这首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时,我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了大量有关李广的个人信息。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介绍和补充,一个鲜活的抗御外来侵略的将军形象跃然课堂,学生从中也了解到我国古代的无惧强敌、屡战屡胜的民族英雄,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擎爱国情感,树立了一种民族情怀和民族自信。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承祖国文化的重任,更肩负着在潜移默化中“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计,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德育渗透,让孩子们明理晓行,爱家爱国,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这就是我在自身任教的语文课堂中将教与“立德树人”的育的有机结合体会,希望我们能在新课改的引领下继续探索到更好的利于学生成长成长的好路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怀臣,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贯彻立德树人教育[J].教育学文摘,2019年。
  [2]邱想科,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家长,2020年。
  • 【发布时间】2021/10/9 23:06:14
  • 【点击频次】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