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初探小学数学的有效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课改实施以来,学生操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数学课堂活动中的动手操作是一种对实物、表格、图形或符号表达出来的数学观念进行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借助操作活动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目前的学生操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徒有操作的外衣,在操作的过程中,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对待,致使讨论不能展开,探究无法深入,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效果。下面,我就自身的理解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操作的目的
学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好的“帮手”,它能帮助学生感悟抽象的数学规律与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从中可见动手操作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重要性,而作为学生日常动手操作过程中的工具——学具,其作用与意义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忽视了学具操作过程中的规则与程序,影响了学具在学习中作用的发挥。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具的教学价值,提高操作的有效性呢?我们在上课前要充分考虑;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学具操作?使用什么样的更好?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用与不用有何不同?只有明确这些问题,才能围绕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1.以动脑、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同样数学活动课虽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但仍应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简便运算、求面积、找规律填数等活动课的内容,可以训练学生学会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筛选、分析、组合、创造、运用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提高思维能力。
2.多动眼,提高观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观察是思维的门户”。数学活动课应把训练学生细致、全面、快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且贯彻活动始终。例如:活动课的内容为“找一找,有多少个角”、“点一点,有多少个正方体”等都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挥眼的功能,通过视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所学材料增智能开辟途径。
二、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三、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主动获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索,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的广阔性,还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用他们的智慧进行创造。这个自主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逐步完善的过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
1.让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将其中一个沿着它的高剪开后与另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的基础上出思考题:
①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②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试一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①原来的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②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想一想,使学生了解到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就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3.讨论: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他两个三角形行吗?通过讨论,使三角形面积计算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操作,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获取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只有在明确操作目的的基础上,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引导学生积极地“个性化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火把的“燃点”,把学生许多包括不成熟的甚至稚嫩的瞬间思维“迸发”并“捕捉”到,使学生在积极的自我感悟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
总之,对于操作的运用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学具比较费时,特别是低年级儿童还不善于取出、放回学具,使用起来更花费时间,有鉴于此,必须及早训练学生养成保证操作顺利进行的各种习惯,如按教师布置要求课前认真准备好学具;专心倾听,领会指导语后再动手;操作后保留结果,讨论完再把学具推向一边,待课后收抬等良好习惯。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协同活动能力。可以说,从讲究实效出发进行操作,不能弃之不用,也不能盲目瞎用,要让操作发挥出它的功效。
- 【发布时间】2021/10/9 23:06:27
- 【点击频次】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