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差生的形成及转化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本文阐述了差生的主要表现,以及从“差生”如何形成的四个因素:自身、家庭、学校、社会上做分析,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差生的表现和形成的因素谈谈如何去转化所谓的“差生”。
关键词:差生原因;教育;家庭;因素
我是一名教师,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经过几年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其实那些差生并不是本性上的差,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成为差生。为了消除他人对“差生”的误解,以及老师不要放弃差生,并如何帮助差生转变而写此文。
一、差生的定义、分类和差生的负面影响
(一)差生的概念
国际最高端的教育研究结果:非全才学生都是差生。我国教育界传统上的差生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化成绩差,二是品行差,三是双差。而目前许多人指的差生主要是文化成绩差。因此差生一般指中、小学生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而对有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
(二)差生的类型
文献资料中,学者专家们从不同的标准角度,对差生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分为“绩差生”、“问题学生”、“双差生”。
⑴ 学生成绩差,成为“绩差生”。成绩差的界限为:班级成绩为20%以后,或各课成绩不及格。
⑵ 品行不好,称为“问题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喜欢打架,不尊敬父母长辈和老师、不思进取、整天就混日子。
⑶ “双差生”,所谓双差生就是不仅成绩差,而且品行不好、思想走了歧途。
(三)差生的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之一:打乱正常的学校秩序。如学生的物品被窃,班级中同学无辜被打、钱物被敲诈,一个寝室、一个班级的学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提心吊胆,心神不定,缺乏安全感,上课注意力分散,学生成绩亦受影响。
负面影响之二:污染纯净的学习风气。行为差生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扰乱课堂秩序,作业抄袭或不做,时而旷课,考试作弊;一些学习意志不强的学生作业也敢不做,考试也敢作弊。
负面影响之三:破坏良好的学校声誉。行为差生往往染有不良习气,以刁香烟为气派,能喝酒为英雄,与社会劣迹青年拉帮结伙,打架斗殴,花钱无度,敲诈同学。虽然是个别的现象,但极大地破坏了学校的形象。
二、差生形成的主要因素来自四个方面
张公万对差生产生的原因从十个方面分析,分别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学生的年龄特征因素;学生的学习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普及教育的因素;教育理论的因素;社会发展阶段的因素这十个因素。我主要从教育、社会、家庭、自身四个方面谈。
(一) 学校因素
1、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学校管教学生,应该以纯洁的道德为前提。②有的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学校领导和老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学生违反了纪律,出了问题,无人管或只是敷衍了事。从而造成校风日下,为差生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有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教师只管教书,忽视对人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有时说话缺乏证据,批评主观武断,不仅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加剧了学生的对立情绪,有的由于批评不当,学生与老师争吵,刁难老师,扰乱课堂秩序。有的教师对于差生不敢管教,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敢批评教育,睁只眼闭只眼,撒手不管,有的甚至采取放任态度。有的对差生的思想、缺点、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喜欢训人、整人、或用行政处罚,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不能使他们转化为好学生,相反,差生反而越来越多。
2、 学校的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它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集体中最为主要的关系,只有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加深彼此间的融合,了解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才有可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合力,完成教学目标;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当,师生之间的期望发生矛盾,将会产生一种互为排斥的离心力,从而衍生并增大差等生数量。
(二).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教师,他们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尹建莉写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教育以及性格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家庭状况的好坏,家庭教育如何,对于青少年影响很大。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无不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的个性特征,经济地位,社会背景、职业、抱负、教育方式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
差生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经常侵占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父母熏陶,即使有些学生学习成绩顶不错,但也每况愈下,沦为差生。在我班上,有个小男生天生聪敏,但调皮不好学因此成绩差,我极力想把这个孩子教育好,需要家长的配和,他妈妈年轻漂亮但是一个好耍的人,对孩子从不过问,到现在为止这个孩子让我伤透脑筋。另一个男生因为妈妈生病住院没人在家管他,家庭作业不做,在学校心不在焉,因此成绩差,但最近他变了,变开朗了,比以前努力了,原来他妈妈回来了,还辅导他做作业。可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给孩子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百般娇惯,对生活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对学习却关心甚少,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人财大气粗,孩子在外面做了错事,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有的因为老师对犯错孩子教育过于严厉还到学校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争吵直至打老师,使老师不敢再管该学生。家长不能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而有的当孩子在家里处于至上独尊的地位时,便恨铁不成钢,但错过教育时机,有的家长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但他们不懂教育,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似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凝聚在这棍棒子上,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不能引起应有的效益,反而使父子之间的行为关系逐渐对立,随着时间推移、畏缩、逃跑、撒谎诸事随之出现,处于这种压抑状态下的孩子怎能学好呢?
目前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教育子妇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五世同居”的大家庭日趋解体,小家庭日益增多,城市妇女普遍就业,双职工家庭已成为城市家庭结构的基本形式。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造成了不良后果。据调查,一般职工早出晚归,工作很忙,教育子女的机会都不多。这些脖子上挂着钥匙、得不到父母的充分关怀、管教的孩子上学之前,放学以后,常常嬉戏街头,游荡于闹市,他们很容易受坏风气的侵蚀,坏朋友的引诱和社会渣滓的教唆而变坏。
(三).社会的原因
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社会环境整体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
社会上不良文艺作品的影响。非法出版物充斥市场,这些非法出版物包括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等。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带颜色、带刀枪、带棍棒的书刊录像,往往都要想法试一试,一试就会坠入泥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赌博之风、拉关系走后门之风、吃喝之风、腐败之风、浪费之风等等,都会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自身的原因
有些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所左右,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养成懒惰。消极的坏习惯,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比如:我们学校每个办都有几个学生就是此类学生,他们心中无目标,做事拖拖拉拉,不愿意写作业,认为学习是一种精神负担,宁愿被老师批评,也不愿好好写作业,长期以往,积累成差生。也有一些学生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不愿接受学校和家长的正面引导,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三、家庭教育起主要作用
然而在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四大因素中,人们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有学者发现某一局部地区的某一学校的学生,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基本是相同的,而只有少部分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学生成为差生。这说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大因素中,家庭因素起主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学校条件是两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任何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但家庭环境却是一个比较灵活机动的因素。
源通过两种途径对认知发展发生作用,一是通过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发生作用;二是直接对认知发生作用⑤。4、家庭资源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家庭资源中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诸方面——自我概念、社会交往、行为问题等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表明矫治学习不良问题时,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⑥。5、一般儿童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⑦。
差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比较零散,但其中的一些成果仍有重要意义。有关研究显示,学习困难学生和优秀生、一般生相比,注意力更不集中、更易分心、更多冲动、冲动性更强、行为问题更多、同伴关系更差、在同伴中的地位更低;男女学习困难儿童都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男性儿童违纪对学业成绩影响最大,并且,这种影响是负性的。因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四、针对以上的原因谈谈课堂上转化差生的对策
由于差生的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对于差生的教育是一个巨大而艰难且时间跨度大的过程。在转化教育差生的工作上,想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并且要转变对差生的看法,最优化理论的创始人——巴班斯基的研究中从不给学生冠以“差生”之名,而称其“学业不良者”,单从名称上来看,就没有我们教师眼中的歧视、鄙夷与不屑。巴班斯基更建议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教师要研究“差生”的主要表现,仔细分析“差生”的形成因素,在教育过程中一视同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促其转变,尽其所能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方是每一位教师的应尽之责。⑧
学生是未成年人,但是在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格上,和成年人是一样的,是同等的。学生的权利是否能够享受得到,他们的人格是否能够得到尊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因素到关重要。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亲近学生,确保他们享受到各项基本权利,不轻视他们,不藐视他们,更不歧视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就尊重老师,就相信老师,就听老师的话,就按老师的要求做。这样,学生也就有了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尊重学生才能够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教师素质的最好的体现,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
关键词:差生原因;教育;家庭;因素
我是一名教师,近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经过几年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其实那些差生并不是本性上的差,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成为差生。为了消除他人对“差生”的误解,以及老师不要放弃差生,并如何帮助差生转变而写此文。
一、差生的定义、分类和差生的负面影响
(一)差生的概念
国际最高端的教育研究结果:非全才学生都是差生。我国教育界传统上的差生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文化成绩差,二是品行差,三是双差。而目前许多人指的差生主要是文化成绩差。因此差生一般指中、小学生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而对有些不仅学习差,而且品德也差的学生又称双差生。
(二)差生的类型
文献资料中,学者专家们从不同的标准角度,对差生分为不同的类型。通常分为“绩差生”、“问题学生”、“双差生”。
⑴ 学生成绩差,成为“绩差生”。成绩差的界限为:班级成绩为20%以后,或各课成绩不及格。
⑵ 品行不好,称为“问题学生”。这类学生通常喜欢打架,不尊敬父母长辈和老师、不思进取、整天就混日子。
⑶ “双差生”,所谓双差生就是不仅成绩差,而且品行不好、思想走了歧途。
(三)差生的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之一:打乱正常的学校秩序。如学生的物品被窃,班级中同学无辜被打、钱物被敲诈,一个寝室、一个班级的学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提心吊胆,心神不定,缺乏安全感,上课注意力分散,学生成绩亦受影响。
负面影响之二:污染纯净的学习风气。行为差生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扰乱课堂秩序,作业抄袭或不做,时而旷课,考试作弊;一些学习意志不强的学生作业也敢不做,考试也敢作弊。
负面影响之三:破坏良好的学校声誉。行为差生往往染有不良习气,以刁香烟为气派,能喝酒为英雄,与社会劣迹青年拉帮结伙,打架斗殴,花钱无度,敲诈同学。虽然是个别的现象,但极大地破坏了学校的形象。
二、差生形成的主要因素来自四个方面
张公万对差生产生的原因从十个方面分析,分别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学生的年龄特征因素;学生的学习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普及教育的因素;教育理论的因素;社会发展阶段的因素这十个因素。我主要从教育、社会、家庭、自身四个方面谈。
(一) 学校因素
1、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管理、校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工作方法及态度等,对育人的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学校管教学生,应该以纯洁的道德为前提。②有的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学校领导和老师只把着眼点放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学生违反了纪律,出了问题,无人管或只是敷衍了事。从而造成校风日下,为差生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有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教师只管教书,忽视对人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生活、思想、兴趣、欢乐、苦恼等,了解很少。有时说话缺乏证据,批评主观武断,不仅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而且加剧了学生的对立情绪,有的由于批评不当,学生与老师争吵,刁难老师,扰乱课堂秩序。有的教师对于差生不敢管教,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敢批评教育,睁只眼闭只眼,撒手不管,有的甚至采取放任态度。有的对差生的思想、缺点、错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喜欢训人、整人、或用行政处罚,这样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不能使他们转化为好学生,相反,差生反而越来越多。
2、 学校的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它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学校集体中最为主要的关系,只有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加深彼此间的融合,了解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期望,才有可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合力,完成教学目标;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当,师生之间的期望发生矛盾,将会产生一种互为排斥的离心力,从而衍生并增大差等生数量。
(二).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教师,他们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思想品德的陶冶,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尹建莉写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教育以及性格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家庭状况的好坏,家庭教育如何,对于青少年影响很大。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无不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的个性特征,经济地位,社会背景、职业、抱负、教育方式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
差生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经常侵占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父母熏陶,即使有些学生学习成绩顶不错,但也每况愈下,沦为差生。在我班上,有个小男生天生聪敏,但调皮不好学因此成绩差,我极力想把这个孩子教育好,需要家长的配和,他妈妈年轻漂亮但是一个好耍的人,对孩子从不过问,到现在为止这个孩子让我伤透脑筋。另一个男生因为妈妈生病住院没人在家管他,家庭作业不做,在学校心不在焉,因此成绩差,但最近他变了,变开朗了,比以前努力了,原来他妈妈回来了,还辅导他做作业。可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也给孩子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百般娇惯,对生活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对学习却关心甚少,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人财大气粗,孩子在外面做了错事,也不肯认错,甚至辩解包庇,有的因为老师对犯错孩子教育过于严厉还到学校当着孩子的面与老师争吵直至打老师,使老师不敢再管该学生。家长不能与学校密切配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而有的当孩子在家里处于至上独尊的地位时,便恨铁不成钢,但错过教育时机,有的家长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但他们不懂教育,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似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凝聚在这棍棒子上,这种教育方法不仅不能引起应有的效益,反而使父子之间的行为关系逐渐对立,随着时间推移、畏缩、逃跑、撒谎诸事随之出现,处于这种压抑状态下的孩子怎能学好呢?
目前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教育子妇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五世同居”的大家庭日趋解体,小家庭日益增多,城市妇女普遍就业,双职工家庭已成为城市家庭结构的基本形式。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造成了不良后果。据调查,一般职工早出晚归,工作很忙,教育子女的机会都不多。这些脖子上挂着钥匙、得不到父母的充分关怀、管教的孩子上学之前,放学以后,常常嬉戏街头,游荡于闹市,他们很容易受坏风气的侵蚀,坏朋友的引诱和社会渣滓的教唆而变坏。
(三).社会的原因
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社会环境整体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
社会上不良文艺作品的影响。非法出版物充斥市场,这些非法出版物包括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等。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心理重,看了那些带颜色、带刀枪、带棍棒的书刊录像,往往都要想法试一试,一试就会坠入泥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赌博之风、拉关系走后门之风、吃喝之风、腐败之风、浪费之风等等,都会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自身的原因
有些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所左右,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养成懒惰。消极的坏习惯,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比如:我们学校每个办都有几个学生就是此类学生,他们心中无目标,做事拖拖拉拉,不愿意写作业,认为学习是一种精神负担,宁愿被老师批评,也不愿好好写作业,长期以往,积累成差生。也有一些学生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不愿接受学校和家长的正面引导,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困生。
三、家庭教育起主要作用
然而在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四大因素中,人们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有学者发现某一局部地区的某一学校的学生,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基本是相同的,而只有少部分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学生成为差生。这说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大因素中,家庭因素起主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学校条件是两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任何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但家庭环境却是一个比较灵活机动的因素。
源通过两种途径对认知发展发生作用,一是通过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发生作用;二是直接对认知发生作用⑤。4、家庭资源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家庭资源中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诸方面——自我概念、社会交往、行为问题等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表明矫治学习不良问题时,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⑥。5、一般儿童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⑦。
差生的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比较零散,但其中的一些成果仍有重要意义。有关研究显示,学习困难学生和优秀生、一般生相比,注意力更不集中、更易分心、更多冲动、冲动性更强、行为问题更多、同伴关系更差、在同伴中的地位更低;男女学习困难儿童都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男性儿童违纪对学业成绩影响最大,并且,这种影响是负性的。因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四、针对以上的原因谈谈课堂上转化差生的对策
由于差生的产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对于差生的教育是一个巨大而艰难且时间跨度大的过程。在转化教育差生的工作上,想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并且要转变对差生的看法,最优化理论的创始人——巴班斯基的研究中从不给学生冠以“差生”之名,而称其“学业不良者”,单从名称上来看,就没有我们教师眼中的歧视、鄙夷与不屑。巴班斯基更建议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教师要研究“差生”的主要表现,仔细分析“差生”的形成因素,在教育过程中一视同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促其转变,尽其所能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方是每一位教师的应尽之责。⑧
学生是未成年人,但是在人的基本权利和人格上,和成年人是一样的,是同等的。学生的权利是否能够享受得到,他们的人格是否能够得到尊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因素到关重要。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亲近学生,确保他们享受到各项基本权利,不轻视他们,不藐视他们,更不歧视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就尊重老师,就相信老师,就听老师的话,就按老师的要求做。这样,学生也就有了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础。尊重学生才能够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教师素质的最好的体现,也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1/10/9 23:08:10
- 【点击频次】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