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作者】 李 玲

【机构】 法国华侨教育基金会第一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就是导入。教师的开讲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求知欲,又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语教材体裁不一,内容丰富,新课导入并无固定的模式可循,因而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风格,充分研究和设计,精心改革和创新。我以苏教版十二册语文教材为例谈谈自己新课导入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入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新课程基本理念下,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将此理念融汇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当然也包括导入环节。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导入
  处在小学阶段学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好奇心强,老师在设置课堂导入时就要抓住这一点。课堂的开始先提出一些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自己思考答案,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注意力就会完全集中在课堂内容上,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语文学习的奥妙和乐趣。
  二、情感导入
  用故事、诗歌、歌曲、表演等多种形式把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或相关内容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描述,引导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作出爱与憎、满意与厌恶的情感肯定或否定的反映性评价,或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示范性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对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比较、调整,从而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提供的“学习场”,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促使学生以高度的兴趣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这种导入法的目的是引其入“情”,学生入情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和锻炼。
  三、复习旧识进行导入
  对于语文课堂而言,它并非一朝一夕 就能够学会、学好的 ,知识的累积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标》 中就讲到过要注意培养学生协调基础知识和创新之间关系的 能力 。因此 ,帮助学生打好 基础是 十分有必要 的 。我 国著 名思 想 家孔 子就 说过 “温故 而知 新 ”,对 于小 学语 文课 堂 复 习 以前 一 致 盲置巳 化 的知识总能够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将以 前课文里的知识点和现在课堂内容巧妙结合起来 ,通过复习 以前学到的知识,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自己的语文知识 ,同时也 能够对本节课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四、情感感染导入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导入新课《槐乡五月》时,可以用以下导语:
  同学们,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看,那雍容华贵的牡丹,红红火火的杜鹃,清香怡人的郁金香……吸引了许许多多人,而在美丽的槐乡,也有一种迷人的花,那就是——槐花,让我们一起走近槐乡,去看一看,闻一闻,体会那美妙的滋味和无穷的乐趣吧。 
  又如:小狗汪汪不爱护书籍,他呀,经常在书上乱涂乱画。翻开它的书,你会吓一跳,刀杈棍棒、妖魔鬼怪画得到处都是。跟书上原有的课文插图、优美句子混在一起,别提有多难看了。
  一天课上,山羊老师在上面讲《海底世界》这一课。小狗汪汪又不安分起来。它偷偷地拿起铅笔,在书上画起了小丑鱼尼诺、五光十色的珊瑚礁……山羊老师看见了,提醒它把笔放下,认真听讲。可没过一会儿,小狗汪汪又画了起来。一位魔法师看见了,挥起手中的魔法棒一点。这下好了,小狗汪汪的手怎么也不能动了。它用力地抬自己的胳膊,可怎么也抬不起。它又试着伸伸腿,可怎么也伸不动。哎呀呀,这可怎么办呀?小狗汪汪急得满头大汗。
  下课铃响了,小狗汪汪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边哭边“汪汪、汪汪”直叫。山羊老师和同学们围了上来。一看都明白了。小花猫说:“汪汪,看来都是你不爱护书籍才会这样的。”小花鹿说:“可能你改正了这个坏习惯,你就会好的。”“我一定改,我一定改。”汪汪大声说道。魔法师听见了,挥起魔法棒又一点。咦!小狗汪汪的手脚可以动了。从此以后,小狗汪汪改正了乱涂乱画的坏习惯,在学期结束时,还被评为了“爱护书籍的小标兵”呢!
  五、活动导入
  实验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课导入的方法、角度多种多样,确实具有灵活性。叶圣陶先生对“导”说得最为切中:“‘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课堂导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总的原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短时间内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拨动其情感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 【发布时间】2021/10/9 23:08:47
  • 【点击频次】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