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3-6岁幼儿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家长,如何保证幼儿食品的安全,防止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幼儿园安全方面的首要问题,也是家长们比较关注的。
关键词:幼儿;食品安全;家长
食品安全是幼儿园膳食管理工作之本。正规幼儿园至少在进货、人员管理、制度保障等方面严格执行幼儿园食品安全相关标准。
一、食品设备与环境
食物的准备和储藏、碗碟清洗、食物供应所需要的充足设备和空间是高质量的食物服务的基本保障。幼儿园首先应完善食品卫生条件,应对食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工艺流程,配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和用餐等场所。最后,应对餐具、饮具等进行有效地分类摆放,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涤与消毒剂对其进行彻底地清洗与消毒。
二、加强监督,细化常规管理
制度的执行,需要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监督。一是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二是加强行政值日监督。行政值日每天对食堂进行安全常规检查工作,包括熟食间、操作间、储存间等处的卫生,熟食间是否用紫外线灯消毒,操作间的案板、用具是否消毒,食堂人员是否穿了工作服、戴工作帽,是否有无关人员出入食堂;储物间的食品是否按照分柜、分架、离地的原则存放,是否做到了防鼠、防蝇、防蟑螂等;分管领导每天督查食堂工作,对购进的食品进行一看、二摸、三闻,对熟食做到先品尝后留样备查等,检查结果与食堂工作员绩效考核挂钩。三是食品采购执行“三制度”即定点采购制度、索证制度、查验制度和采购台帐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做好定点采购食品品牌的选择,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腐烂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及“三无”食品进入食堂,确保广大师生用膳安全。对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进行定点采购查验,保证食物的新鲜、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猪肉、禽肉等查验检疫检验合格证明;采购食品添加剂如酱油、味精时,查验该产品是否获得省级食品卫生许可,同时索取购物凭证、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四是做好采购食品的台帐和进出库登记。采购食品做好台账记录,如实填写《食品原料来源登记》、《日食品安全登记》等。五是把好食品加工安全关。在加工中先检验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确保食品及原料的质量;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六是严格食品储存管理。食品贮存做到分类、分架、隔墙10cm、离地30cm存放;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做好防尘、防蝇、防鼠等工作;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七是把好食品入口关。每天由专人先品尝加工好的食品或购买好的点心,做好记录,确保安全后再供应食用。严格执行食品48小时留样制度,做好食品留样记录。
三、模拟表演,让幼儿身临其境,切实提高幼儿食品安全意识
一切食品安全的实施重点还与幼儿自身对食品安全认知能力的提高,在生活中,遇到不合格的食品或者过期的食品要怎样做,这就要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我园定期或不定期对幼儿的食品安全进行模拟大型演练、情景表演,这样让幼儿能身临其境,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也真正地让幼儿了解、掌握了鉴别食品的合格与不合格,锻炼了幼儿、教师及家长鉴别合格食品的能力。例外:在各个班级开展的“我是小小食品鉴别家”“健康饮食”故事“羊伯伯的小吃”等不同形式的情景表演,让幼儿真正切身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四、吃出健康来
1.孩子成长的工程从饮食开始。首先,家长和教师应注意幼儿饮食的卫生要求:如不吃污染、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到生熟具分开使用,养成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等;其次,家庭和幼儿园必须提供营养平衡的膳食,注意粗细粮及荤素菜的调配,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少吃膨化、烟熏、油炸的食品,常吃蔬菜、水果;其三,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囫囵吞枣不但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容易导致吃得过多,造成肥胖;其四,重视儿童的营养早餐。这个问题,言传身教最为重要。现在,一些家长早上为了赶时间上班,不但自己不吃早餐,孩子的早餐也吃的过于简单,有的甚至让孩子拿着早点,在来园的路上边走边吃。专家指出:早餐占一天营养成分的比重较大,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对肠胃的损害尤其严重,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吃饱。
2.养成良好的膳食嗜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膳食嗜好。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口味形成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怀孕期和哺乳期,另一个就是九岁之前。多数的膳食嗜好都与父母的影响有关。例如,有的家长自己的口味偏重,喜欢吃又香又甜、又油又腻、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食品,这种嗜好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口感并造成偏食。可以发现,有的幼儿不愿意吃鱼,有的拒绝吃蔬菜,也有的对肉食十分挑剔……因此,成人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接受合理的营养膳食,不偏食、不挑食,可以采取一些温和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矫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丰富餐桌上的食物种类,可以在菜的色、香、味上下功夫,使孩子胃口大开。值得一提的是:不要用儿童偏爱的食物作为奖赏,否则孩子会用不吃饭做“武器”威胁家长,对于儿童偏爱的食物也不要完全禁止。当孩子尝试吃其他不同风味的食物时,成人应立即予以表扬和鼓励。总之,要使幼儿保持一日膳食的营养平衡,按照食物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需求进食,幼儿每天至少应摄取30种以上的食物。
综上所述,在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在饮食供给工作方面要加强管理,确保膳食营养均衡与食品安全。因此要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为幼儿成长提供必需的营养。此外,幼儿的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广大幼教工作者要加以重视,而家长朋友们也需要大力支持且严格要求自我,共同关注幼儿营养,助推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食品安全;家长
食品安全是幼儿园膳食管理工作之本。正规幼儿园至少在进货、人员管理、制度保障等方面严格执行幼儿园食品安全相关标准。
一、食品设备与环境
食物的准备和储藏、碗碟清洗、食物供应所需要的充足设备和空间是高质量的食物服务的基本保障。幼儿园首先应完善食品卫生条件,应对食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安排工艺流程,配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和用餐等场所。最后,应对餐具、饮具等进行有效地分类摆放,且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洗涤与消毒剂对其进行彻底地清洗与消毒。
二、加强监督,细化常规管理
制度的执行,需要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监督。一是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二是加强行政值日监督。行政值日每天对食堂进行安全常规检查工作,包括熟食间、操作间、储存间等处的卫生,熟食间是否用紫外线灯消毒,操作间的案板、用具是否消毒,食堂人员是否穿了工作服、戴工作帽,是否有无关人员出入食堂;储物间的食品是否按照分柜、分架、离地的原则存放,是否做到了防鼠、防蝇、防蟑螂等;分管领导每天督查食堂工作,对购进的食品进行一看、二摸、三闻,对熟食做到先品尝后留样备查等,检查结果与食堂工作员绩效考核挂钩。三是食品采购执行“三制度”即定点采购制度、索证制度、查验制度和采购台帐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做好定点采购食品品牌的选择,坚决杜绝假冒伪劣,腐烂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及“三无”食品进入食堂,确保广大师生用膳安全。对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进行定点采购查验,保证食物的新鲜、符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猪肉、禽肉等查验检疫检验合格证明;采购食品添加剂如酱油、味精时,查验该产品是否获得省级食品卫生许可,同时索取购物凭证、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等。四是做好采购食品的台帐和进出库登记。采购食品做好台账记录,如实填写《食品原料来源登记》、《日食品安全登记》等。五是把好食品加工安全关。在加工中先检验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确保食品及原料的质量;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六是严格食品储存管理。食品贮存做到分类、分架、隔墙10cm、离地30cm存放;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做好防尘、防蝇、防鼠等工作;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七是把好食品入口关。每天由专人先品尝加工好的食品或购买好的点心,做好记录,确保安全后再供应食用。严格执行食品48小时留样制度,做好食品留样记录。
三、模拟表演,让幼儿身临其境,切实提高幼儿食品安全意识
一切食品安全的实施重点还与幼儿自身对食品安全认知能力的提高,在生活中,遇到不合格的食品或者过期的食品要怎样做,这就要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我园定期或不定期对幼儿的食品安全进行模拟大型演练、情景表演,这样让幼儿能身临其境,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也真正地让幼儿了解、掌握了鉴别食品的合格与不合格,锻炼了幼儿、教师及家长鉴别合格食品的能力。例外:在各个班级开展的“我是小小食品鉴别家”“健康饮食”故事“羊伯伯的小吃”等不同形式的情景表演,让幼儿真正切身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四、吃出健康来
1.孩子成长的工程从饮食开始。首先,家长和教师应注意幼儿饮食的卫生要求:如不吃污染、腐败变质的食物,做到生熟具分开使用,养成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等;其次,家庭和幼儿园必须提供营养平衡的膳食,注意粗细粮及荤素菜的调配,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少吃膨化、烟熏、油炸的食品,常吃蔬菜、水果;其三,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囫囵吞枣不但会给肠胃带来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容易导致吃得过多,造成肥胖;其四,重视儿童的营养早餐。这个问题,言传身教最为重要。现在,一些家长早上为了赶时间上班,不但自己不吃早餐,孩子的早餐也吃的过于简单,有的甚至让孩子拿着早点,在来园的路上边走边吃。专家指出:早餐占一天营养成分的比重较大,长期不吃早餐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对肠胃的损害尤其严重,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吃饱。
2.养成良好的膳食嗜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膳食嗜好。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口味形成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怀孕期和哺乳期,另一个就是九岁之前。多数的膳食嗜好都与父母的影响有关。例如,有的家长自己的口味偏重,喜欢吃又香又甜、又油又腻、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食品,这种嗜好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口感并造成偏食。可以发现,有的幼儿不愿意吃鱼,有的拒绝吃蔬菜,也有的对肉食十分挑剔……因此,成人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接受合理的营养膳食,不偏食、不挑食,可以采取一些温和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矫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丰富餐桌上的食物种类,可以在菜的色、香、味上下功夫,使孩子胃口大开。值得一提的是:不要用儿童偏爱的食物作为奖赏,否则孩子会用不吃饭做“武器”威胁家长,对于儿童偏爱的食物也不要完全禁止。当孩子尝试吃其他不同风味的食物时,成人应立即予以表扬和鼓励。总之,要使幼儿保持一日膳食的营养平衡,按照食物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需求进食,幼儿每天至少应摄取30种以上的食物。
综上所述,在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在饮食供给工作方面要加强管理,确保膳食营养均衡与食品安全。因此要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为幼儿成长提供必需的营养。此外,幼儿的食品安全与营养问题,广大幼教工作者要加以重视,而家长朋友们也需要大力支持且严格要求自我,共同关注幼儿营养,助推孩子们健康成长。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28:18
- 【点击频次】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