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情境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情境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思考和创新,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性,突出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应用;有效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必须捍卫学生学习的权利和主体地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逐渐将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小学生作为个体经验不太丰富、情感却极其敏锐的一个群体,让他们在学习时走进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生活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分析课堂”更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通过参与对话,引导独立思考,实现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闪耀灵动的光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感受体会。
一、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
体验,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当作活动的一种有效尝试,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让学生产生与生活共鸣的教学情境是进行体验感悟的基础。在我们的课堂上怎样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利用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语文源于生活,让生活之源头活水渗进课堂,有利于即将课本中的场景形象具体为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时,我们就可以用具体事物设疑,以便于学生理解和体验。
(二)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创设情境,即用多媒体呈现晦涩难懂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现的内容设疑,让学生在其中感受,从而获得积极的体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了整合,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只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其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能营造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来。例如,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学生对沟渠里的积雪到底都是,南边化得快还是北边化得快,理解起来很难,我就创设了一个太阳照沟渠的情境,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沟渠北边的雪化得快一些。
(三)利用文本插图设计情境,即教师通过对课本中某些插图、漫画等的设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充分体验插图与漫画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现行教材,图文并茂,就是典型的绘本教材,特别是低段语文,更是图与文的结合。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天然”的资源,创设情境,开展语文教学。
(四)利用角色扮演设计情境,即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个典型情境进行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设疑,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更易于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时,我们班的孩子都变成了一群小精灵,他们把自己想象成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与荷叶一起嬉戏玩耍,在情境中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就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课本剧的设计和表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让孩子在情境中思考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根据儿童的身心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魅力,从而自然而然就质疑了。如学习《草船借箭》时,学生提出了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教师还需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学习,逐步形成思考的习惯。
三、让孩子在情境中创新
由于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方法也是各有千秋,教师的讲解与细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设计总是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师主动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予鼓励,使学习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只有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的思维空间,学生才会有积极思维,才会有创新性的学习。
四、让孩子在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感兴趣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地探究,体现主体地位。当孩子们提出问题时,我们要耐心倾听,停下脚步,期待另外的同学帮助,有问题的同学解答疑问。我们退场,是让孩子们上场,我们“示弱”,让学生们“逞强”。也许这样的等待和解答会耽搁我们正常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思维的交锋中,会发生撞击出奇彩的思维的火花,又会产生多少奇思妙想。让学生真正地学起来,问起来,动起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情境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想象、表达、交流与创作,让课堂闪耀灵动的光彩,避免了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的机械讲授、分析和训练,让学生从字词句的认知到整体语文素养的达成,实现语言美与生活的统一。情境教学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妙不可言的作用,它通过营造情境构造一个具体的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其认知结构,促进孩子语言的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的思维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前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策略教学[J].教育学,2020年。
[2]王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J].新课程,2019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应用;有效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必须捍卫学生学习的权利和主体地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逐渐将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小学生作为个体经验不太丰富、情感却极其敏锐的一个群体,让他们在学习时走进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生活情境中,往往比枯燥的“分析课堂”更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通过参与对话,引导独立思考,实现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闪耀灵动的光彩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感受体会。
一、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
体验,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当作活动的一种有效尝试,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让学生产生与生活共鸣的教学情境是进行体验感悟的基础。在我们的课堂上怎样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利用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语文源于生活,让生活之源头活水渗进课堂,有利于即将课本中的场景形象具体为学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因此,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时,我们就可以用具体事物设疑,以便于学生理解和体验。
(二)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创设情境,即用多媒体呈现晦涩难懂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现的内容设疑,让学生在其中感受,从而获得积极的体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了整合,是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只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其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能营造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影音辉映的教学情境来。例如,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学生对沟渠里的积雪到底都是,南边化得快还是北边化得快,理解起来很难,我就创设了一个太阳照沟渠的情境,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沟渠北边的雪化得快一些。
(三)利用文本插图设计情境,即教师通过对课本中某些插图、漫画等的设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充分体验插图与漫画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现行教材,图文并茂,就是典型的绘本教材,特别是低段语文,更是图与文的结合。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些“天然”的资源,创设情境,开展语文教学。
(四)利用角色扮演设计情境,即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个典型情境进行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设疑,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更易于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时,我们班的孩子都变成了一群小精灵,他们把自己想象成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与荷叶一起嬉戏玩耍,在情境中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就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课本剧的设计和表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让孩子在情境中思考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根据儿童的身心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魅力,从而自然而然就质疑了。如学习《草船借箭》时,学生提出了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教师还需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学习,逐步形成思考的习惯。
三、让孩子在情境中创新
由于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生活经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采用的手段方法也是各有千秋,教师的讲解与细问,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设计总是要留有一定的空间,教师主动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予鼓励,使学习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只有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的思维空间,学生才会有积极思维,才会有创新性的学习。
四、让孩子在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感兴趣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地探究,体现主体地位。当孩子们提出问题时,我们要耐心倾听,停下脚步,期待另外的同学帮助,有问题的同学解答疑问。我们退场,是让孩子们上场,我们“示弱”,让学生们“逞强”。也许这样的等待和解答会耽搁我们正常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思维的交锋中,会发生撞击出奇彩的思维的火花,又会产生多少奇思妙想。让学生真正地学起来,问起来,动起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情境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想象、表达、交流与创作,让课堂闪耀灵动的光彩,避免了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的机械讲授、分析和训练,让学生从字词句的认知到整体语文素养的达成,实现语言美与生活的统一。情境教学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挥着妙不可言的作用,它通过营造情境构造一个具体的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其认知结构,促进孩子语言的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的思维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前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策略教学[J].教育学,2020年。
[2]王和,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J].新课程,2019年。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31:30
- 【点击频次】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