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关于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学探析

 

【作者】 张 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黄桷庄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动力。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析
  图形与几何部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学习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小学生的眼里,图形相比较于文字来说更加的直观同时也极具吸引力。小学生通过对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小学生联系实际,在自己的脑海里建立空间观念,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老师需要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能力。
  一、培养兴趣与观察力
  如前所述,缺乏学习兴趣是造成多数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效率低,学生数学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这一成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数学教师应注重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平面图形与几何的特征特点和不同图形组合在一起所能够构成的各种各样不同的立体图形,来增加图形与几何教学、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5]。另外,也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将拼图、积木等游戏材料恰当巧妙的运用到图形与几何教学当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学生通过在游戏当中的自由发挥和自由想象,相信可以容易的形成几何思维与空间逻辑思维,增强对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兴趣。而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往往会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二、几何教学要抓住核心概念展开教学
  要抓住“空间观念”的核心要素——想象。其实就是对几何图形的想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一维的,还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即使是你对直线两端无限延伸的这种想象能力,都能很有效地培养我们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想要真正能够落实,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留给学生感受体验的过程。唯有过程充分了,观念和能力才能有所提升。几何直观反映了一个学生,能否把他的理解用一种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能否用图形的方式来去帮助别人、帮助自己,去理解一个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的东西,这是应该作为一个现代人的一种能力体现。我们应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说话,通过画图来解释,来分析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给予关注和培养。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与其他数学内容相比,“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体验。教学可以设置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初步认识一些特殊图形的特征及性质,学会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代数化以及推理等手段,解释和处理一些基本的空间与图形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辨认方向,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和表示,分析和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提倡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空间与图形教学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模仿和实践,同时也强调小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必须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达到开拓思维的目的。这样有助于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探索问题,从而使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提高,发展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热爱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不断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教《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观察与测量”一课中,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他们可能不用标准的测量工具,而是用铅笔、绳子......作为测量工具,于是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教师不仅要关注测量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能否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又如,一位教师在第一次上“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用多媒体显示课本上的图:火车与直升机的运动,并问学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回答:火车是直着向前走的;车轮带动车走;火车是靠燃料推动走的等。这时教师慌了,不知如何引导下去。课后这位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尽量排除非本质的干扰,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于是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这次多媒体显示:缆车、升降电梯、风车和吊扇,学生观察。老师问:它们的运动都相同吗?学生答:不同。师: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生:缆车、升降电梯的运动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平平地直走;而风车和吊扇又是一类,因为它们是在固定地旋转。这次改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对平移与旋转的感知当中。
  六、重视探究性,凸显“图形与几何”教学真谛 
  从相关的调查研究中了解到,只有经历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才得以形成和发展。所以,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数学这门学科有很多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间相互交流,主动探索,在探索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比如,在“图形与拼组”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即: 
  老师: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想保护鸟儿吗?我们该如何保护鸟儿呢? 
  学生1:为鸟儿制作一个鸟巢; 
  学生2:在平时生活中制止一切伤害鸟儿的行为。 
  老师:这两位学生回答得非常好,今天我们要一起为鸟儿制作一个鸟巢。 
  通过这样一个情境,教师顺利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课题如何制作鸟巢。在制作鸟巢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个鸟巢的图片,分析鸟巢的结构,然后再动手操作。当鸟巢制作完成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分析鸟巢每个面的形状,以此来让学生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图形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为他们日后学习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
  空间观念的学习把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只是单纯地看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可以组织小学生动手画一画,拼一下、剪一剪等。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满兴趣,也带动思维的直观化,小学生在活动参与中观察操作并推理想象,达到认识深化的目的。这也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认识线段时,小学生可以难以理解线段这个抽象的概念,而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形象化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桌子上放弯曲的毛线,让小学生思考如何让毛线变成直线,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深化了对直线直的性质认识,通过拉伸毛线变直,让小学生摸摸毛线的两头,指出对应的端点,这样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间形成了线段概念的记忆。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教学中,让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伸一伸,拉一拉等,寓教于乐,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中,也实现了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转变。
  总的来说,几何图形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重要。在小学教学课堂中,数学老师应该多观察小学生,根据对小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用适合的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使得小学生能正确的去理解几何图形,老师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32:58
  • 【点击频次】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