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初中语文中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杨 鑫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伏龙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阅读教学既要按一般阅读教学的做法实践又要遵循小学特点而展开富有个性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和提升课堂效果。本文探讨了小学阅读教学的引导学生多读、理清小说情节、品析人物性格和鉴赏环境描写四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小说这种文体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之处在于其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深受初中学生欢迎。在阅读小说过程中,读者的收益是多方面,其审美情趣、鉴赏能力、思维能力会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多而有很大地提高。在初中语文教材组成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小说阅读教学与课外随性阅读还是有很大区别,我们经常会遇到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需讲求一定的策略。根据小说阅读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经历,我谈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引导学生多读课文
  以读为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看到众多阅读教学课堂后而发出了“阅读课上,学生读得很少,而关于所读的东西的谈论却很多”的感慨并写在了《给教师的建议》中告诫人们阅读教学就是要多读的教学做法。“读”是小说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入文本的路径和前提,对学生加深理解文本是有帮助的。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对不同的课文进行多种方式的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反复的体验、感悟;在感悟中揣摩体会、品析;在品析中思考、探究、创新;在创新中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而实现感知人物形象,体验情感,丰富情感,甚至还可以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因此,作学小说阅读教学实践者千万不要过多分析教材,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小说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多“摩擦”。这对理解小说文本内涵和受到语感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二、引导学生理清小说情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的所有小说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小说精品,要想读好小说,必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在小说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喜欢把精力放在精读细讲上,虽也设计了“理清情节”这一环节,但常常是点到为止。其实他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习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情节是小说中用来体现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有组织的一些事件,是学生阅读小说后最容易记住的内容,但是他们大都只停在小说曲折跌宕的故事里,忽视了情节在小说中的更深层作用。小说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对故事情节的分析,深入地引导学生去解读其情节。小说巨匠契诃夫创作的《变色龙》一文是篇讽刺小说,其故事比较简单,就是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但是在情节的安排上却不是简单的,文章在情节中反反复复地折腾了这位警官,在处理狗咬人案件时六次判定五次变化构成了一个曲折的故事情节,他的态度在对话中不断的随着狗主人身份变化而变化,每次都用军大衣来作为掩饰,跌宕起伏,读起来耐人寻味,讽刺效果也达到了极致。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奥楚蔑洛夫警官处理狗咬人案件时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变”样的浅显的问题上,应该把重头戏放在“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奥楚蔑洛夫警官变了这么多次”的分析思考的探究中,这样奥楚蔑洛夫警官的丑恶灵魂才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有深入骨髓之深刻,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阅读小说时,要逐一进行分析,挖掘情节的真正意义所在。
  三、引导学生品析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性格在小说三要素里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教学环节。经典小说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主要是鲜活的艺术形象深深的印在了读者的头脑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小说中人物的解读,理所当然的成了教学里的重点之一。人物形象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其实是方法很多的。我认为从语言角度入手更为有效。
  杨雄在《法言?问神》有这样“言,心声也”的一句话,其在教学实施上就是通过语言反映人物性格。由此看来阅读人物的经典语言对把握人物形象,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就显得极为重要。《故乡》文中刻画杨二嫂这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时,就是通过写她对“我”所说的那些话,几言几语集中在几个段落就把一个活脱脱地市侩出现在读者的面前。又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刘姥姥有这样一句语言:“……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以及后文中“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的这些都是著名的有特色的语言描写。简短的向句就将一个言行粗俗、风趣幽默、装疯卖傻、精明世故的刘姥姥就跃然纸上了。
  四、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写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抓住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小说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场景等)既可以传达出人物的情感,也可以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暗示社会背景。通过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深意,故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写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智取生辰纲》在开端部分就交代了天气酷热,为下文在黄泥冈乘凉、买酒喝埋下了伏笔,为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做了铺垫。在发展部分再次写天气的炎热,暗示了押运的艰辛,为后文歇凉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环境是人物赖以生存的依据,为吴用安排智取生辰纲提供了条件,同时吴用的形象也逐渐明朗起来了,人物的存在就有意义了。对表现主题也功不可没,我们也可以更深刻的把握小说的主旨。由此可见,引导学生鉴赏环境描写是教学小说必不可少的步骤。
  足够重视小说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应有的态度。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阅读内容,在读熟读透的基础上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只有充分掌握这三个方面,小说阅读教学的课堂效果才能保障和惠及于人。
  参考文献:
  [1]房胜利、李丹峰,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9年。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34:40
  • 【点击频次】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