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不断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指出教师应该从学生兴趣的激发入手,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并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积极参与到这些读写活动中,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但目前,仍然有较多的教师忽视读写结合,淡化读写结合。注重读与写的结合,积极探寻读写结合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使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是当下每位语文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仿写;课外阅读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日渐深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断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指出教师应该从学生兴趣的激发人手,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并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积极参与到这些读写活动中,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读与写的结合,积极探寻读写结合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使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一、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活泼好动的一个阶段,也是探索知识欲望强烈的一个阶段,因此对其培养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潜能,将会使其摆脱对写作的恐惧,而是更积极的进行探索。因此,教师大可不必对于小学生有过多地约束与限制,尽可能使其进行最大限度的自我发挥,不拘于形式地对身边的事情进行随意描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另外,对于小学生的综合培养来说,也可以使其在作文中配上一些插图、插画,展现不一样的作文方式,使小学生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鼓励作用,在进行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多给予赞扬,而少进行打击,哪怕是对小学生写作中一句话、一件事也要给予肯定。通过这种激励式的评价,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小学生受到鼓舞,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兴趣,增强自身写作的信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的了解每个阶段学生的喜好,为他们推荐相关读物,让每一位学生爱上阅读。例如在《蓝鲸的眼睛》一书中,全书写蓝鲸为小女孩奉献自己的眼睛的故事。我们不仅了解到眼睛对于蓝鲸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善良的使者,保护动物人人有责。通过阅读,学生们搭起一座从图画通向文字的桥梁,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写作也积累了素材。
在小学语文中,读和写是不分家的,只有具备了充足的阅读积累,写出的文章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鼓励学生读读书,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学生除了要能多读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点滴进行记录。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了之前的语言积累,学生就能发现写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从而会增加学生努力进行阅读的信心。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接触和学习的媒体越来越多,这种可能会影响学生热爱阅读的情况。因此,家长应给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布置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感受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具体到方法,我在我们班设立读书角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本班的阅读课,同学和老师一起进行课外阅读,每学期开学为同学推荐书单,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传看书本。
二、联系教材寻找读写的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都是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文章,都具有深层次的文章内涵和精妙的写作技巧,有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深入的研究教材,了解文章的内涵,将文章内容充分的挖掘。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理解,帮助学生在学习文章时逐渐的积累写作素材,在体验语文的魅力同时,获得发散思维的体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如《穷人》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后,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的时会体会到桑娜与渔夫的勤劳和善良,知道了两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桑娜与渔夫虽然物质上是贫穷的,但是精神上是非常富足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过桑娜和渔夫的富足的精神后,对故事进行续写,渔人一家收养了这两个孩子后,生活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桑娜与渔夫一家将怎样生活下去呢?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故事进行合理的续写,在学生编写后向全班的同学讲述自己编写的后续故事。
三、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四、尊重学生个性的多元读写策略
在读写结合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个体差异性,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都是见仁见智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训练中每个学生都会拥有各自的观点、态度和感悟,因此,关于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评价决不能简单运用错误或正确进行概括。而且,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追根究底都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文章就是作者将文字创造性的组合体,所以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入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进行个性化阅读。此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实现阅读的目的,更好地利用阅读中的素材和语言知识。据此,读写结合的训练更要要重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认知,这种认知可以包括对文意的共鸣、怀疑甚至是否定,因为这些感悟的产生正是学生能够实现独立阅读和具备阅读思维能力的标志。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否定了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错误”观点,则会遏制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和不同的认知水平,对于每篇阅读的理解同样是有差别的,对学生多元化阅读的鼓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热情、丰富阅读体验、达成鲜明认识,使读写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成为可能。
五、延伸课外阅读,奠定读写基础
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教师还应该注重第二课堂的应用,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读写活动,让学生有更为丰富的阅读量、知识准备量,在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的应用素材,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对此,教师需推荐一些符合学生兴趣及接受能力的读物,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引导其阅读《开明语文读本》系列、《安徒生童话》等具有较强故事性、并富有图画的图书;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三毛流浪记》等图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阅读《西游记》《小王子》等书籍。这样,能够让学生的阅读量更为丰富,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习到表达技巧等,也为日后更深层次读写训练打好基础。
如今,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习作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习作归习作,“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并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仿写;课外阅读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日渐深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断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指出教师应该从学生兴趣的激发人手,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并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积极参与到这些读写活动中,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读与写的结合,积极探寻读写结合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使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一、通过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正是活泼好动的一个阶段,也是探索知识欲望强烈的一个阶段,因此对其培养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潜能,将会使其摆脱对写作的恐惧,而是更积极的进行探索。因此,教师大可不必对于小学生有过多地约束与限制,尽可能使其进行最大限度的自我发挥,不拘于形式地对身边的事情进行随意描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另外,对于小学生的综合培养来说,也可以使其在作文中配上一些插图、插画,展现不一样的作文方式,使小学生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鼓励作用,在进行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多给予赞扬,而少进行打击,哪怕是对小学生写作中一句话、一件事也要给予肯定。通过这种激励式的评价,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小学生受到鼓舞,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兴趣,增强自身写作的信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的了解每个阶段学生的喜好,为他们推荐相关读物,让每一位学生爱上阅读。例如在《蓝鲸的眼睛》一书中,全书写蓝鲸为小女孩奉献自己的眼睛的故事。我们不仅了解到眼睛对于蓝鲸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善良的使者,保护动物人人有责。通过阅读,学生们搭起一座从图画通向文字的桥梁,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写作也积累了素材。
在小学语文中,读和写是不分家的,只有具备了充足的阅读积累,写出的文章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鼓励学生读读书,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学生除了要能多读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点滴进行记录。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了之前的语言积累,学生就能发现写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从而会增加学生努力进行阅读的信心。在现在这样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接触和学习的媒体越来越多,这种可能会影响学生热爱阅读的情况。因此,家长应给学生树立榜样,为学生布置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感受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具体到方法,我在我们班设立读书角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本班的阅读课,同学和老师一起进行课外阅读,每学期开学为同学推荐书单,鼓励同学之间互相传看书本。
二、联系教材寻找读写的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都是适合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文章,都具有深层次的文章内涵和精妙的写作技巧,有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深入的研究教材,了解文章的内涵,将文章内容充分的挖掘。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分析理解,帮助学生在学习文章时逐渐的积累写作素材,在体验语文的魅力同时,获得发散思维的体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如《穷人》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后,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的时会体会到桑娜与渔夫的勤劳和善良,知道了两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桑娜与渔夫虽然物质上是贫穷的,但是精神上是非常富足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过桑娜和渔夫的富足的精神后,对故事进行续写,渔人一家收养了这两个孩子后,生活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桑娜与渔夫一家将怎样生活下去呢?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故事进行合理的续写,在学生编写后向全班的同学讲述自己编写的后续故事。
三、以读促写、以写引读
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四、尊重学生个性的多元读写策略
在读写结合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到个体差异性,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都是见仁见智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训练中每个学生都会拥有各自的观点、态度和感悟,因此,关于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评价决不能简单运用错误或正确进行概括。而且,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追根究底都是艺术创造的过程,文章就是作者将文字创造性的组合体,所以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入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进行个性化阅读。此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实现阅读的目的,更好地利用阅读中的素材和语言知识。据此,读写结合的训练更要要重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认知,这种认知可以包括对文意的共鸣、怀疑甚至是否定,因为这些感悟的产生正是学生能够实现独立阅读和具备阅读思维能力的标志。如果教师直截了当地否定了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错误”观点,则会遏制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不同的生活体验和不同的认知水平,对于每篇阅读的理解同样是有差别的,对学生多元化阅读的鼓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热情、丰富阅读体验、达成鲜明认识,使读写教学策略的顺利进行成为可能。
五、延伸课外阅读,奠定读写基础
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教师还应该注重第二课堂的应用,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读写活动,让学生有更为丰富的阅读量、知识准备量,在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的应用素材,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对此,教师需推荐一些符合学生兴趣及接受能力的读物,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引导其阅读《开明语文读本》系列、《安徒生童话》等具有较强故事性、并富有图画的图书;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三毛流浪记》等图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阅读《西游记》《小王子》等书籍。这样,能够让学生的阅读量更为丰富,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学习到表达技巧等,也为日后更深层次读写训练打好基础。
如今,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习作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习作归习作,“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并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38:16
- 【点击频次】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