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富宴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渗透于各类知识之中,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起重要的作用。同时,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数学思想的灵魂。因此,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首先应加强转化思想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转化思想;训练
  人们在学习数学、理解和掌握数学的过程中,经常通过把陌生的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把繁难的知识转化为简单的知识,从而逐步学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由此我们必然联想到“转化”。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就是化新为旧,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知识,将复杂问题转化为易解问题。 
  一、在教学新知识时渗透转化思想
  例: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在情境中产生关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引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
  (三)小组交流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整理并汇报。
  方法1:将两个异分母分数都变成小数,再相加。
  方法2:将两个异分母分数都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
  (四)归纳整理,渗透转化思想
  思考以上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两种方法均是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即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其相等的小数或同分母分数之后,再相加。)……
  (五)回顾反思,强化思想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和体会。(在转化完成之后及时的反思,是对转化思想的进一步巩固与提升——进入思想的内核,再次深刻理解。)
  在我们小学数学教材中,像这样,需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产生转化的需要来学习新知识的例子很多,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进而挖掘出其蕴含的转化思想。
  二、在巩固复习中渗透
  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了问题,学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同学们借阅图书,第一天和第二天借了学校图书的,第二和第三天借了学校图书的,学校的图书被借阅完了,问,这三天分别借了多少书?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结果过程非常的繁杂,还无法解决问题。这就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把未知问题化成已知问题。稍复杂的方程通过等式的性质转化成基本方程。由此看来,在追捧新课标也不要忘记发扬传统课堂中的精华。
  (一)低年级,初步感知“转化”思想
  在这一学段,学生往往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处于一种“若有所悟”的状况,根据这种“朦朦胧胧”的状况,我们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转化”思想,学生对转化思想的感知,从一年级就开始了。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在这时,教师可以间接地隐性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小木棒的方法进行减法计算,加法计算可以把大一点的数字放在心里面,小数字是几就把大数字再往后数几。到后面2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上面的方法解决20以内的加减法,这就是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学生初步感知了“转化”思想。到了二年级,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因为一年级打好了基础,到了二年级就有着比较强的可塑性。
  (二)中年级,教师引导领悟“转化”思想
  在中年级,老师可以直接介绍“转化”的思想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己所使用的方法,更深层次上去认知数学思想,能把它简单的应用于解决实际问
  (三)高年级,放手学生应用“转化”思想
  高年级学生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学会数学转移,已有清晰的“转化”意识,能够将问题解决。
  三、化曲为直,突破空间障碍
  “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曲面图形面积学习的主要思想方法。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向更宽更广的层次,形成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圆面积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请学生把圆16等分以后,请他们动手拼成近似的平面图形,即用转化思想,通过“化曲为直”来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剪、摆、拼以及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拼出图形。或把其中的每一份再平均分成两份后,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从而推导出面积公式:s=πR2。学生在这种“有限割拼,无限想象”的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了“化曲为直”转化思想的教育,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今后学习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奠定了感性的基础。
  四、丰富体验,引导学生自觉应用转化思想
  通过平时的教学渗透,可以说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是比较肤浅。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中进一步体会到应用转化思想学习数学的优势,才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转化思想,并且有意识、自觉的加以应用,在其头脑中得以生根开花。
  首先,在相关的知识教学中,如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等,在探究获取新知最终得出结论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算式的变换过程,即“旧知与新知之间什么变了,什么不变?相关要素是如何转化的?”这才是更重要的。如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一定要引导学生深入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存在什么共同的特征?这样通过学生自己语言的表述让其深刻了解转化的意图,领略转化的数学思想。
  其次,在知识的巩固、应用阶段,我们可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掌握转化思想的方法。
  五、数形结合,突破思维障碍  
  当学生的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时,一个小小的转化策略——化数为形,便使他们顺利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彼岸。如:计算+++,不妨把这道题用图形表示出来,用一个正方形表示单位“1”,然后在图上标出,,,。这样,求+++的和就转化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而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1”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所以结果为。
  六、合理地渗透和运用转化思想,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创新意识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要把握住教学发展的方向,有的放矢地渗透和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条件,整理清楚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找到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解答,妥善地处理数学问题,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达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从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问题解答能力的提升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替换思维,引导学生将未知的问题转变为已知条件,渗透转化思维,帮助学生清晰数学问题核心条件。比如,“把7只小猫分别关进3个笼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笼子里至少有多少只猫。”数学问题解答期间学生需要以数量对比的方式加以分析,通过替换的方式解答问题,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求得笼子中小猫的数量。教师还可以将各类趣味性问题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鼓励学生自主解答,且应引导学生善用转化思维解答数学问题,将转化思维更好的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总之,转化的思想应用于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但不管在哪方面,它都是以已知的、简单的、具体的、基本的知识为基础,将未知的化为已知的,复杂的化为简单的,抽象的化为具体的,一般的化为特殊的,非基本的化为基本的,从而得出正确的解答。其实,转化本是化归数学思想方法的一种体现(把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某种变化,使之归结为另一个问题,再通过另一个问题的求解,把解得结果作用于原有问题,从而使原有问题得解)。因此在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应该有一个宽阔的转化意识,夯实转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单元结束后的“整理与练习”中,再次提升转化思想,并在后续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关注转化思想,进行必要的沟通与整合。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38:28
  • 【点击频次】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