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简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业设计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作业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内化所学课堂知识,也是教师获取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效果的有效手段。地理作业也是如此。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五大理念,实现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作业的布置应注重多元化与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摒弃题海战术,让学生在欢笑中领悟知识。
关键词:地理作业;开放性;多元化;探究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作业将成为地理教学的动态延伸。传统的作业流于形式,而且多为单一僵化的机械重复训练式作业,有些学生做完地理填充图册后却不知某区域实际的具体位置,做选择题、简答题甚至能想出在课本哪一页哪一行。这样的作业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我们应该布置什么样的地理作业?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多学习第斯多惠,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视野,防止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设计既有形式上的变化,也有科学的理论相配合的开放性的多元化探究型作业系统。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趣味性作业设计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作业的趣味性点缀枯燥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并乐于接受新知识。例如,在《交通运输布局》一课后,笔者为学生们设计的作业是:利用互联网或去图书馆查找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四座城市的城区地图,比一比,仔细观察城区交通布局的差异和共同点,并以此来了解我国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交通运输状况,最后写出结论。诚然,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时会发现不同城市的许多有趣的差异,如北京道路的“方正”和广州道路的“曲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这项作业还有一个“弦外之音”,即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还可以看到很多的地名,而地名的差异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二、合理的作业布置,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以把握作
业的难度与完成时间,使作业布置科学合理。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阶梯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实施分层作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做有所得。
1.规范作业布置的流程。
首先教师设计和挑选试题,课时作业题量为“10+2”(10道必做,2道选做)。备课组长汇总和筛选,先做并形成定搞,上交年级长后印制并发布到校园网上。
2.明确作业布置的要求。
要研究制订作业评价标准,明确作业要求,既要有作业内容方面的要求,也要有时间控制、书写质量、格式规范、完成过程等方面的要求。如课堂作业,要求当堂完成;课时作业,题量为“10+2”,一般第二天早上交;周末作业,“探究型+绘图”作业,星期一上午交;寒暑假作业,实践探究型作业,要求5人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开学初交。
3.完善作业布置的形式。
形式一:习题型,“基础训练+发展训练+创新训练”,必选做结合。形式二:绘图型,全做。形式三:总结型,全做。形式四:探究型,“简答式+论述式+论文式”,必选做结合。
三、丰富作业类型,重点突出知识的运用
传统的作业以应试为主,但在新课标下,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应用。作业类型的单一,只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丰富作业类型,如增加自然地理方面的考察,人文调查等作业,不仅起到的作业的效果,更能使学生在实际中应用知识,学会学以致用。
四、注重自主性,增强复习性,创设学生自查自纠型作业
地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除了要做少而精的复习型作业外,适当的自查自纠型作业也是可行的。地理作业的布置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在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建立错题本,整理错题、易混题、重点题以及综合性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设立错题留言板,留言版的位置可以设在(学案、试卷、错题本等)出错的题目旁边,标明出错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方法,自己解决不了的题目可以留言给老师;还可以由教师固定作业范围,学生从自己易错易混的题目当中出考题,然后教师抽选组合成最佳试卷来考试。自查自纠型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查阅资料,认真把握知识重难点,这样既增强了作业的复习性,又达到了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地理课后作业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面向终结性评价——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坚持传统做法,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继续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面向形成性评价——坚持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的理念。地理课后作业设计与布置要以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知识为根本,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人地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必须引导他们关注与地理有关的各种问题,比如环境、资源、人口和区域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育学生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地理作业的讲评应坚持集中点评和个别点评相结合。地理课后作业要根据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布置,相应地,地理课后作业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也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地理作业的练习目的对应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方式特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地理作业的点评也应坚持集中点评和个别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作业评价的针对性,使作业讲评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教学环节,要让学生的作业更生动,更富有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挥教与学的双向作用,从而加强教学效能,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作业;开放性;多元化;探究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作业将成为地理教学的动态延伸。传统的作业流于形式,而且多为单一僵化的机械重复训练式作业,有些学生做完地理填充图册后却不知某区域实际的具体位置,做选择题、简答题甚至能想出在课本哪一页哪一行。这样的作业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我们应该布置什么样的地理作业?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该多学习第斯多惠,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视野,防止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设计既有形式上的变化,也有科学的理论相配合的开放性的多元化探究型作业系统。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趣味性作业设计的主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作业的趣味性点缀枯燥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乐于完成作业,并乐于接受新知识。例如,在《交通运输布局》一课后,笔者为学生们设计的作业是:利用互联网或去图书馆查找北京、上海、西安、广州四座城市的城区地图,比一比,仔细观察城区交通布局的差异和共同点,并以此来了解我国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交通运输状况,最后写出结论。诚然,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时会发现不同城市的许多有趣的差异,如北京道路的“方正”和广州道路的“曲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这项作业还有一个“弦外之音”,即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还可以看到很多的地名,而地名的差异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二、合理的作业布置,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以把握作
业的难度与完成时间,使作业布置科学合理。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阶梯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实施分层作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做有所得。
1.规范作业布置的流程。
首先教师设计和挑选试题,课时作业题量为“10+2”(10道必做,2道选做)。备课组长汇总和筛选,先做并形成定搞,上交年级长后印制并发布到校园网上。
2.明确作业布置的要求。
要研究制订作业评价标准,明确作业要求,既要有作业内容方面的要求,也要有时间控制、书写质量、格式规范、完成过程等方面的要求。如课堂作业,要求当堂完成;课时作业,题量为“10+2”,一般第二天早上交;周末作业,“探究型+绘图”作业,星期一上午交;寒暑假作业,实践探究型作业,要求5人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开学初交。
3.完善作业布置的形式。
形式一:习题型,“基础训练+发展训练+创新训练”,必选做结合。形式二:绘图型,全做。形式三:总结型,全做。形式四:探究型,“简答式+论述式+论文式”,必选做结合。
三、丰富作业类型,重点突出知识的运用
传统的作业以应试为主,但在新课标下,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应用。作业类型的单一,只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丰富作业类型,如增加自然地理方面的考察,人文调查等作业,不仅起到的作业的效果,更能使学生在实际中应用知识,学会学以致用。
四、注重自主性,增强复习性,创设学生自查自纠型作业
地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除了要做少而精的复习型作业外,适当的自查自纠型作业也是可行的。地理作业的布置应从封闭走向开放,在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建立错题本,整理错题、易混题、重点题以及综合性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设立错题留言板,留言版的位置可以设在(学案、试卷、错题本等)出错的题目旁边,标明出错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方法,自己解决不了的题目可以留言给老师;还可以由教师固定作业范围,学生从自己易错易混的题目当中出考题,然后教师抽选组合成最佳试卷来考试。自查自纠型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查阅资料,认真把握知识重难点,这样既增强了作业的复习性,又达到了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要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地理课后作业的评价应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面向终结性评价——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坚持传统做法,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继续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面向形成性评价——坚持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的理念。地理课后作业设计与布置要以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知识为根本,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对人地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必须引导他们关注与地理有关的各种问题,比如环境、资源、人口和区域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育学生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地理作业的讲评应坚持集中点评和个别点评相结合。地理课后作业要根据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布置,相应地,地理课后作业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也具有现实意义。由于地理作业的练习目的对应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方式特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地理作业的点评也应坚持集中点评和个别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强化作业评价的针对性,使作业讲评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教学环节,要让学生的作业更生动,更富有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挥教与学的双向作用,从而加强教学效能,提升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41:02
- 【点击频次】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