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杨庆先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旭阳镇富南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从传统讲解风中突围,创新教学策略,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发挥其更好的育人效果惠及学生,让他们在学以致用提高道德践行能力。本文探讨了构建良好教学氛围、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及坚持学以致用原则等提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有效性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追求的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也是我们作为一线工作者的事业目标。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在2016年后教育部将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科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载体,这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更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重大调整。从目标的调整可以看出育人范围的拓展,从内容的调整可以看出主题的变化,这决定了我们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讲解策略必须发生改变,而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策略也要随之变化。在全面倡导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当前,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也成了其中的重要一项。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它提效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良好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很多教师都认为讲解式、满堂灌是其主要方法。而正是人们的教学方法,才导致很多学生感受不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愉悦性,甚至有枯燥乏味感。而在新课改推进的今天,要积极脱身应试桎梏,要善于把握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实现行为转变,这样在观念决定行动的背景下才能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趣味性。落实到一线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热爱学生,积极营造民主氛围,在平等地对待学生的基础上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心理自由和愉悦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认为营造氛围容易给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不严肃的氛围,这其实是错误的,任何学科教学,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环境。古人曾说“亲其师”方才有“乐其学”的道理,其实在小学阶段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样的学科,如果没有愉悦氛围作平台,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该学习学习的枯燥性。因此,在这样教与学中,我认为更应把时间放在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上来,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求知欲和知情意行的需要联系起来。要知道,道德与法治课堂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性情的,如果没有好的性情影响,没有好的方法促进,那还是回到传统以管代教,以禁代令的灌输式教育中去了。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凸显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创新教学策略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在新知获得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方式的多样化运行,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以“自主、合作、探究”相并存的相互融合的学习方式中来,在掌握方法中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摈弃一言堂作用,坚持“传授方法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理念,化教为导,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牢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道德实践能力。在课堂中,对于知识点较多、较散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知识点,培养小结、整合、综合的能力,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梳理各个框题间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提升。让学生依据理论找到生活中的例子,再由生活中的例子总结出一般规律,体验到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新颖有趣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也是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新颖有趣的前提所在。因此,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我们要实现多项育人目标,就必须要从讲解风中突围出来作出策略多样化的改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实现对教育过程和效果的优化,从而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欲望。在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前提下还要融合多媒体教学法,通过现代手段在激趣和化抽象上下功夫,增强课堂视觉参与度。例如《分享真快乐》的教学,如果我们不采用现代手段来增强视觉分享,学生就难以视频愉悦的分享场景中体验到把自己东西拿出来分给别人的快乐,更难以领悟分享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必要时辅助多媒体教学更具有提效的积极意义和使课堂新颖有趣的教学作用。
  四、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发展学生道德践行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综合性课程。这门课堂在教材内容编排上有三大特性,即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等。所谓综合性,就是指该门学科培养学生的各项品质重任的多样性,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践行能力、判断能力等。而过程性就是强调这些品质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生活过程中反复训练才能得以形成。而实践性就是指这门学科在生活中的运用极为广泛,承载着对学生道德法治教育的全部内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要勇于实践,发展学生道德践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既要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理论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更要注重实践,听其言,观其行,看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表现。要知道,人生的舞台既在学校,在课上,在课间,也在家庭,在社会上。不能仅注重学生课堂上的情况,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道德法治表现是否言行一致,做到学以致用,才是我们有效该门课堂的重要追求。
  总之,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要丰富教学方法以实施。作为实践者,只要我们抱着务实创新的态度去实施,就一定能找到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让我们学生在新颖有趣的课堂中达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把育人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孙晓群,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
  [2]陈成会,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师,2018年。
  • 【发布时间】2021/10/15 20:07:39
  • 【点击频次】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