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个体差异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作为整体的教学内容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量少、积累量不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教师上课比较吃力,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和想法,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为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学好语文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无限乐趣。
一、学生个体的分层
学生作为班级整体的组成部分,其教学上并不能一概而论,传统的教学中将班级视为整体进行教学,其效果并不显著且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学习状况高低不同的现象,这便是因为学生个体间差异不被重视而造成的直观现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为了使每名小学生能获得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为了让学生更快速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会提前让学生进行预习,而传统的一概而论的预习要求则不适合且难以发挥出学生学习特点,如安排中等的预习内容,则会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仍感吃力而放弃预习,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会因为预习内容过于简单而放弃预习,进而预习便成为了摆设,对此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并依此布置不同的预习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发挥出各自的学习能力实现进步,如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安排他们只需读一遍课文即可,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为其布置一个疑问并围绕它去读课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既要带着疑问读懂课文还要能够简单说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通过三个预习要求让学生既在简單的要求中收获自信心,逐渐养成学习习惯,一点点提升学习能力,也使他们在更加愉快与挑战的情况下不断进步,进而突出了个体对于教学成效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层安排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目标,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证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更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统一。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比如说字词、朗读课文等;中等生的目标是学会阅读,体会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优等生则是拓宽阅读视野,揣摩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案例二:我在执教《梅花魂》第二课时制订的目标是: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能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③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④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目标①②是大纲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目标③是中等生及优等生必须达到的,目标④就是提高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
三、根据层次划分结果分层教学
划分层次教学是语文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教师应该合理地进行分层次的备课。要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出现的具体状况进行合理地划分。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教材进行备案,充分考虑每一层次同学的需求,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每一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投入到课堂中,开展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体验。同时,分层教学的关键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问题,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投入到思考的过程,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所提高。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教师根据每一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帮助他们对于文章有一个全面的理解。首先,针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应该提问,小蝌蚪前后认错了多少妈妈?通过这种简单的问题的回答,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针对一些基础好的同学,教师可以提问,小蝌蚪认错妈妈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小蝌蚪真正地找到了妈妈?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问题导向,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四、评价分层
评价小学生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避免评价方法的单一化。对于A类学生来说,应该采用竞争性评价的方法,提出高标准、高要求,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进一步提高。对于B类学生,我们应该运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他们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对于C类学生,我们应该采用表扬评价的方法,尽可能找到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促进他们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要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各层次学生获得进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 【发布时间】2021/11/4 11:25:27
- 【点击频次】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