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表现,也是一个班级发展的关键。随着时代发展进步,教育理念从关注学生成绩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相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班级管理工作更为复杂繁琐,每一项工作都与教育息息相关。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有着巨大影响,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学习、交流、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班级文化必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积极的影响和熏陶,对他们的言行产生同化力和约束力,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应该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呢?
一、建立班级制度,保障班级常规管理
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只有先制定一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才会在规范的制度引导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出积极的学习状态的行为。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受年龄以及心理条件的限制,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若是没有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容易顺遂自己的心意,行为习惯随意且散漫,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麻烦,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予以有效的约束,使其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进而不断的积极成长、进步。除此之外,班级管理制度要融入于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特点,设置不同的职位,委以不同的职责,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建立小组管理制度,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在小组中设立小组长。这样,通过小组合作、评比、竞争的方式,学生之间就会增强彼此的了解,同时在班级管理中,他们也会加强彼此合作,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将管理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能更有效地保障班级日常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美化班级环境,提升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班级环境的建设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因为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班级环境的感染和熏陶。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成长环境尤为重要。首先,在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设温馨的班级环境。其次,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必须遵循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班级中增添的物质要能够随时更换,并且要符合经济原则,不能太过奢华。如,可以在教室面向阳光的窗台上,放置一些常见的植物,如兰草、绿箩等等。这样既能为班级增添绿色,也美化了环境。再次,班级物质文化要足够丰富,要能够使学生时时感受物质文化的熏陶。如,要重视教室墙壁文化的建设,张贴名人名言、学生书画习作作品等,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同时也要重视角落文化的建设,可以在教室的四角,建立流动图书角、英语阅读角等。
教室里整齐、美观的布局,给学生赏心悦目之感,同时还能对同学们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严守课堂纪律产生积极的影响。环境是文化的外部因素。教室的人文环境净化的状况直接反映班级的精神风貌,教室的文化布置不仅可以怡情、育美,对学生个性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
三、开展主题活动,丰富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特色班会主题活动,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开展主题活动时,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活动资源。如可以组织召开“家庭文明礼仪”的特色班会。在班会组织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短片,加强对学生关于孝道的教育,同时通过讲解古代孝道的故事,在班级中营造感恩的氛围。根据中华传统节日可以开展相应的传统活动,如:“端午粽,端午情”、“中秋话月”等。除了在班级中开展班会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养老院的服务活动,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的熏陶。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家中通过做家务等方式,感恩父母,从而深化他们对家庭责任和孝道的理解,使他们的心灵获得全新的洗礼。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娱活动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举办重大节日期间文娱展示,举办春季运动会,组织学校朗读比赛、书写比赛,组织学校跳绳比赛、篮球比赛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可以活跃自己的身心,同时他们也能自然而然地融入班级的精神文化乐园。
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才能是学生在生活的田野李茁壮成长。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制度文化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班级精神文化的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他能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的激励因素。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和归宿感,使班级中的每一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具有健全文化的班级,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相处,与老师交流,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了助力儿童的健康发展,让我们为创设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而努力。
一、建立班级制度,保障班级常规管理
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只有先制定一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才会在规范的制度引导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出积极的学习状态的行为。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受年龄以及心理条件的限制,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若是没有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容易顺遂自己的心意,行为习惯随意且散漫,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一定的麻烦,甚至影响到其他同学。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予以有效的约束,使其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进而不断的积极成长、进步。除此之外,班级管理制度要融入于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特点,设置不同的职位,委以不同的职责,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我们还可以建立小组管理制度,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在小组中设立小组长。这样,通过小组合作、评比、竞争的方式,学生之间就会增强彼此的了解,同时在班级管理中,他们也会加强彼此合作,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将管理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能更有效地保障班级日常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美化班级环境,提升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班级环境的建设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大影响,因为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班级环境的感染和熏陶。创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成长环境尤为重要。首先,在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设温馨的班级环境。其次,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必须遵循灵活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班级中增添的物质要能够随时更换,并且要符合经济原则,不能太过奢华。如,可以在教室面向阳光的窗台上,放置一些常见的植物,如兰草、绿箩等等。这样既能为班级增添绿色,也美化了环境。再次,班级物质文化要足够丰富,要能够使学生时时感受物质文化的熏陶。如,要重视教室墙壁文化的建设,张贴名人名言、学生书画习作作品等,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同时也要重视角落文化的建设,可以在教室的四角,建立流动图书角、英语阅读角等。
教室里整齐、美观的布局,给学生赏心悦目之感,同时还能对同学们在课堂上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严守课堂纪律产生积极的影响。环境是文化的外部因素。教室的人文环境净化的状况直接反映班级的精神风貌,教室的文化布置不仅可以怡情、育美,对学生个性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
三、开展主题活动,丰富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特色班会主题活动,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开展主题活动时,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活动资源。如可以组织召开“家庭文明礼仪”的特色班会。在班会组织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短片,加强对学生关于孝道的教育,同时通过讲解古代孝道的故事,在班级中营造感恩的氛围。根据中华传统节日可以开展相应的传统活动,如:“端午粽,端午情”、“中秋话月”等。除了在班级中开展班会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养老院的服务活动,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的熏陶。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家中通过做家务等方式,感恩父母,从而深化他们对家庭责任和孝道的理解,使他们的心灵获得全新的洗礼。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娱活动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举办重大节日期间文娱展示,举办春季运动会,组织学校朗读比赛、书写比赛,组织学校跳绳比赛、篮球比赛等。学生在活动中,既可以活跃自己的身心,同时他们也能自然而然地融入班级的精神文化乐园。
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才能是学生在生活的田野李茁壮成长。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制度文化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班级精神文化的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他能使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的激励因素。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和归宿感,使班级中的每一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具有健全文化的班级,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相处,与老师交流,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了助力儿童的健康发展,让我们为创设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而努力。
- 【发布时间】2021/11/5 19:54:05
- 【点击频次】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