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 袁茹月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新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它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关键。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这一方面担负着特别的责任,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创新思维具有独创性,多向性,实践性的特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得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证,教师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对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也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都是因为有创新作为原动力,当前,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培养真正的创新人才。创新和创新思维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受思维支配,任何创新行为实践都来源于创新思维。培养中国人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就是学校,在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 
  创新思维基础理论概述
  1、创新思维涵义
  创新思维就是创新主体通过自身大脑形成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进行分析、加工、整合从而形成新的思维。这种新思维就是要有创造性,就是要有创新意识,不断超越,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将头脑中累积的知识和大量的信息通过新的思维重新加工,提炼出新的观点、思想、理论、方法。
  2、创新思维特征
  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三个,首先,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就是思维有多种指向,因为每个大脑累积的知识和大量的信息是方方面面的,不是单纯的某一点,或某一面。创新思维不像传统思维那样单一、古板,而是强调考虑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灵活多变,思路广阔。其次,独创性。人的意识是相对独立的,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相对独立体现在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每个人的思维都各不相同,这就是创新思维的独创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传统的课程体系方面的原因
  传统的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上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传统课程设置重视自然科学,轻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这样就难以培养学生必备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素养,不利于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传统的课程体系比较注重具体形象的知识的传授,轻视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通过系统整理、分析,把它们应用到科学实践或解决具体问题。
  2、单一的现行考试制度方面的原因
  现行的考试制度,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不能很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大原因,僵硬的标准化考试,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雷同,考试试题泛滥,这使学校受到制约,名目繁多的标准化考试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成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存在着“应试教育”倾向。应试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忽视了学生德、智、美、体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1、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要做到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海特纳指出:“凡欲创造性学习的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他们应该在一定限度内自由行动和独立负责试验。”运用高效率的教育手段,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兴趣最大程度的提升上来。在课堂教学中,过去的传统教育和现代的创新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区分点,就是学生与教师到底谁是核心。创新教育要求学校要为学生服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引导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思考其实是人脑固有的特性之一,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思考能力。这种思考就是将古代的、现代的、本国的、外国的、个人的、社会的等等多方信息综合以后,把形成的各种观点进行冷静思考,具体分析事件的起因、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向,并据此得出结论。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勇于思考并善于思考,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够思考的环境,遇到问题要独立思考为什么,要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做法,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充分展现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能够提出问题更胜于能够解决问题。
  3、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的方法也有许多,比如,灵巧运用导语,创造意境,营造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良好氛围,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所讲的课文意境中去。还要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的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放下包袱,展开联想,活跃思维,轻松地领会所学知识的魅力。此外,还可以灵活运用讲故事方式。人生如果没有故事会多么平淡,同样,小学语文教学没有故事,课堂也不会生动。
  4、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我们就要永远保持一颗探索之心,对新鲜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调整教学方式,将注入式教学变为合作探究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意识的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研讨,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些粗线条的认识,和学生密切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开展民主谈论。对于一些不得要领的问题,老师要抓住重点,不能放任自流,要抽丝剥茧,深入细致,对精要语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要重点讲解,要有启发性。
  小学语文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一个主要任务,不断探索和研究,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适应科技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们沉重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赵财经.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2(04) 
  [2] 庞光辉,秦锡纯.  识读结合 识写一体——新编小学语文第一册《影子》教学述评[J]. 黑龙江教育. 2010(09) 
  [3] 杜洁琼.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 (03) 
  [4] 陈妙兴,林月娥.  小学语文目标教学浅探[J]. 教育导刊. 2012 (Z2) 
  [5] 张凤鸣.  浅谈小学语文插图的作用[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 (03) 
  [6] 史国兴.  小学语文第五册[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07) 
  [7] 杨桂芳,李双喜.  小学语文第七册[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 (07) 
  [8] 付跃红,张恩永,白玉山.  小学语文第九册[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07) 
  [9] 杨振兴.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2 (07) 
  [10] 王大林.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 前沿. 2012 (01)
  • 【发布时间】2021/11/5 19:54:38
  • 【点击频次】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