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生数学验算习惯的培养

 

【作者】 代长燕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的必备素质,培养孩子学习的好习惯,会使孩子们终身受益。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已经势在必行。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一定会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我们的教学也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验算;验算习惯;自觉验算
  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深奥的学科,几个数字涵盖了许多方面,也同时让学生们忽视了它本身具有的魅力。验算是算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马虎验算或者根本就没有验算,一些学生在算数上出现的错误往往叫人哭笑不得,却也有心无力。
  一、验算的意义
  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明明会做的题却因为抄错了数、计算不正确、分析题意不认真、书写潦草不规范等造成作业正确率低、考试丢分多。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自觉验算。不少学生认为验算是为了完成作业的要求或者应付老师的检查,有的学生甚至为了应付验算,竟会出现“假冒伪劣的验算”——从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来看是一致的,但过程与正确答案又不相符,验算纯粹是一种应付;也有的学生认为题目简单根本没有验算的必要;还有的学生没有学会验算技巧,照猫画虎,失去了验算的意义……总体看学生自觉验算的意识非常薄弱。 
  例如: 
  (1)200-96.3=113.7?运用加减逆算法,113.7+96.3=210,很容易就能察觉到其中的错误。
  (2)23×12=230?个位数相乘等于6,绝对不会是230的结果。
  (3)1000÷12.5=8?乘除逆算法,12.5×8=100,还有十位数与个位数相乘不会得出千位数,这也算是一种常识。
  (4)2x-8+16=38?而不少学生得出的结果是x=7,在这个方程式中学生的思维直接变成了2x-24=38,但是将x=7带入方程式中,左右两边却不是相等的。
  …… 
  这些问题其实都能避免的,只需要认真的将估算法、重算法、逆算法执行一遍,那么这样的错误就能降到最低,然而这些方法很多学生都知道,但是却未养成这一系列的习惯。培养好的习惯要从学生的心理开始入手,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渐渐学生的验算就会步入正轨。
  三、验算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学生验算意识、验算习惯与验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重视学生验算意识、验算习惯与验算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把验算教学落到实处,验算习惯的养成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二)提高学生对验算的认知。提高小学生的验算认知要从他们的生活实际与知识水平开始,让其在具体事务中得到新的认知、理解与联想,认知是行为动机,也是产生了解、付诸行动的前提。用互评式教学活动来研究错误的原因,据因归类属于验算方面的,通过相关事例来阐述验算的价值性与重要性,以此来增强学生完成答卷质量的意识。又如,教师可以通过解题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到“验算”与“不验算”的不同效果,从而改变学生验算的被动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是激励差的、肯定好的,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加强学生的认知。这种方法不断实践、调整,必然会让学生以后将验算意识调整到学习与工作中。
  (三)批改中运用激励性评价。在培养学生验算习惯和能力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激励性作用,对于在练习、作业中主动验算的学生和验算草稿纸工整细心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可以是口头表扬或者在作业本上批阅简单的激励性语言:“你的验算习惯很好,相信你能保持下去,你一定是一个自觉、认真的好孩子。”“你对作业的负责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加油吧!”“你的验算方法真好,继续努力。”等等。对于未养成良好验算习惯的学生给予提醒、监督。“你的细心、耐心+验算习惯一定能让你减少错误,不信试一试?”“验算能帮助你检查出错误、改正错误,提高正确率。”等等。 
  (四)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良好的自查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所以教师要经常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和训练,并教给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认识了验算的重要意义,还要掌握验算的方法,教给他们验算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计算题的验算,这是基础,又是关键。 
  ⑴教学中,学生时常出现抄错题目或漏写少做的现象,再加上同一道式题内加、减、乘、除计算方法不同,学生就容易受思维定势干扰而出现计算错误。因此在组织学生练习时,除注意份量适当、形式多样外,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的项目有: 
  ①题目有没有抄错? 
  ②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 
  ③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 
  ④估算得数是否合理?如:536+89估计一下536接近500,89接近100,500+100=600,所以结果应该是接近600。 
  ⑤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式题做好后要进行进行验算,这是一道必须进行的程序。 
  ⑵在做题或日常生活中,每完成一次计算,都能用适当的方法回头望,以确保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要注重引导加强教育:在检查时可采用逐步提问检查,如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吗?数位对齐没有?得数写了没有?教学中要教师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2.应用题的验算。 
  (1)认真读题。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逐字逐句、逐符号地读,边读边记边理解。通过读题,弄清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等。最后要求学生能复述题目的大意,使学生对题目的内容有个总体的印象。 
  (2)对题目中的重点词句,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应用题是用词表达它们的数量关系的,叙述题意时,经常用到“一共”“还剩”“增加”“增加到”“降低”“降低到”“比……多……”比……少……”或“今年前10个月的产量相当于全年产量”等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在应用题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些关键词语在题目中的含意,这样有利于对题的分析。平时多设计这方面的题目进行训练。有些题还要抓住关键句画图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题意。 
  (3)注意题目的要求和单位名称。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单位名称是否一致,同时还要注意题目对我们的要求,如“保留几位小数”等。 
  (4)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仍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之后进行全面验算。但随着数学知识的积累,尤其是随着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的逐步积累,我们提倡学生在解决每一题后对自己的解答有一个快速估计的初步验证过程。估计验算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还要以正确的验算方法为前提,并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估算的形式来快速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在正确的范围之内,以初步断定解答正确与否。 
  (五)教学中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小学生的模仿性强,不少习惯是通过模仿无意中形成的。因此,在讲解例题、板演练习、批发作业、个别辅导时,我都做出认真验算的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学生长时间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自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回收验算纸。口算题,学生用口算检验就行了。而需要笔算时,学生都是使用自己的验算纸,有的没有验算纸,有的则随便在桌面、课本、作业本上、手心里或张破纸上就算了。并且,认为验算嘛,可以草一点儿,因此草稿打得乱七八糟,连自己都看不清楚,导致抄在作业本或试卷上时容易抄错。我要求学生准备统一的验算本,规范书写,让学生验算时统筹合理的安排地方,细致工整的书写,并在每次作业和考试之后回收草稿纸,视草稿纸的质量给卷面加减分。久而久之强化学生的验算习惯。 
  (七)家校合力,促进习惯养成。孩子的求知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所以家长应特别关注与培养他们的习惯。平时,家长可监督指导子女是否认真检查作业。通过这种“家校协力”的手段,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共同施力,促使学生进行验算,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总而言之,学生学会了正确地验算,不仅能检查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解题速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必将是好的思想和可行的方法相结合并持之以恒的结果。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让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让学生们一生都享受它的利息吧!
  • 【发布时间】2021/11/5 19:55:46
  • 【点击频次】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