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策略

 

【作者】 叶正强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金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知识源自于生活实践,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引导小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策略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主要的课程,对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强调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就需要转化数学知识教育为小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采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一、创设数学生活化情景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地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可以让原本固定化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概念也生动起来。而实际上,每一个公式和原理的背后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每一段历史中代表人物的发现创造的过程都是一部传奇的史诗。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面值”这一知识时,老师可以抛开书本,模拟生活中购物的情景,如总共有多少钱,买东西花去多少钱,兜里還剩多少等,这种数学练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数学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使用教材,引入生活素材和实例
  在教学活动中,教材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处理。书本上的一些习题和例题可以改变成和学生现实生活有关的、学生易接受的内容,紧密联系所学内容和生活经验,这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日常生活中包含了诸多数学情境和数学知识,立足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趣味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探寻和感受生活中的角,体会数学和生活联系的紧密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生活中最美的角以及用角组成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角,学生表现得十分踊跃,都想阐述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生活中存在的角进行收集,自己记录好,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三、改变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无可争议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是课堂完完全全的主宰者,可以由他们自行决定学习的走向,我们还是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一般而言,教师才应该是课堂学习走向的主宰者,他应该在基于对班情、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好相应的教学重难点,并且能够根据课堂学习的走向作出相应的改变。所以说,在考虑如何处理好教与学关系的时候,教师更应思考的是如何施教,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生活化,使学生能够乐学、学好。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時候要多考虑变化创新,多考虑如何才能使小学生新鲜感长存,兴致不减。比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展示和操作演示,又可以大胆地把学生还到操场上,让他们自己体验运动的方向、速度、路程、时间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充分理解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然后再提醒他们注意问题、条件,让他们自行解决。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这一类的题目历来是学生犯怵的。可是经过教师这样一改变教学方式,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四、利用游戏、故事,创设生活化情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使枯燥的计算贴近生活,把课堂设置成玩具超市,给学生平时喜欢的玩具贴上价格标签,让学生从中任意挑选两种自己喜爱的玩具,并算一算共需付多少钱,自然地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蕴含在购买玩具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玩套圈的游戏,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加减计算……这些活动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且搞活了课堂气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不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习都不能停留在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阶段,或是学生负责练。这样单调枯燥又重复的教学模式,应是无时无刻的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对整个教学课程进行学习过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运用的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师在上完“物体表面积计算”的相关的课程以后,可以有针对性的留一些课后的练习题。练习中可以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涉及,“课程结束后,同学们运用直尺,对家里的门与窗进行测量。并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算出他们的表面积”。
  课后习题的有效设立不仅使得正确的知识得到了检验与应用,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强化和巩固,并且在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得了提升,让他们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的任务归根结底是把枯燥抽象的知识更儿童化、生活化地引进课堂。正如数学巨匠康托儿所说:“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课堂再现了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扩大了数学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1/11/5 19:57:43
  • 【点击频次】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