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

 

【作者】 宣灵青

【机构】 浙江省义乌市福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十分重要,这一能力会伴随学生一生的发展及成长。所以,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入与时代发展相关的教学元素,以学生的立场为出发点,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力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是一种充满探究性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不会独立思考,就难以体会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与逻辑,而数学的思想逻辑是数学重要的学科素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之前,需要先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思考,而这些内容在学习的生活中是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引导达成的培养任务。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偏向于提问方式的教学课堂建立。而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然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让学生的学习陷入混乱。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小学阶段处于教育工作的初级阶段,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对初级数学教育阶段提出了要求,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空间的挖掘。那么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就应该充分展现出学生在数学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借助科学的教学手段,注重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加学生的主体感,帮助学生构建开拓、创新精神。相比其他学科来说,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紧密,并且学习数学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探究真相的过程。在数学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长期的锻炼和引导,学生则会养成坚持不懈、不断钻研、坚韧不拔的优良品格,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走上讲台,以“填鸭式”方法讲授数学知识,借助海量习题训练,指出学生的针对性错误。这种方式虽然能达到应试教育需求,但却不利于真正诱发学生数学学习能动性与潜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交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机会独立思考,只是机械性的记忆公式及解题步骤等。长时间下来,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极其薄弱,越来越依赖教师。关于数学习题的研究,也止步于表面形式,一旦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便想着从网上搜索答案或者直接请教老师。在这种状况下,就导致一个班级内,仅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对数学保持兴趣,可以真正进行独立思考,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真正跟上教师的数学教学进度,无法了解教师所讲授的数学内容。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举措
  1、改善教数学模式,让学生融入课堂
  以往课堂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主性,参与度低。基于此,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让步”,给学生更多的反应及思考空间。比如,教师可以将讲台“让”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适当适时地让学生讲解一些课本知识或者课后习题。学生登上讲台这一模式已经在部分学校实行,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师引导学生登上讲台,让其给同学们讲解课本知识或者习题,这种方式能促使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自主思考,不依赖于教师,学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在讲解时,与教师讲课相比,学生之间互动会更多一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进度的提高。
  2、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在正式授课前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最终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与自己的数学教学有效结合,营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氛围。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摒弃传统教学思想中落后的部分,将有益的部分与现代化的学校教育进行结合,为数学教学创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认识图形(一)”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等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当教师为学生进行相关概念的讲解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认识图形”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两个学生比赛,看哪个学生认识的图形较多,说得多且准确率高的获胜。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思考哪一物品是正方形,哪一物品是长方形,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借助教学工具,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实际的东西来辅助讲解知识内容,比如在讲“加减法的运算”这一内容的时候,除了让同学们看书上的数字和图画以外,还可以拿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讲“7+□=15”这个式子时,给学生15颗糖,让他们拿出7颗之后数剩下有几颗,这样就很容易得出答案是8,此外还能让他们把这些糖果自由组合,从而得出更多的数学式子,因为亲自动手所得的结果往往印象更加深刻,这样以后在遇到与此相关的问题便可以很轻易地解决了。这样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用此方法解决更多问题,另外在以后遇到问题时,他们也会寻找更简单明了的方法去解决,对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很积极的作用。
  4、在解答问题时采用反问的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会给教师提出很多的问题,有些与课程内容有关,有些与课程内容没有太大关联。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做到赞赏学生用于提问的精神,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给教师提出更多更具挑战的问题。其次,在解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应该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而是应该反问学生一些知识点,以此来引导学生回忆起一些知识点,或者是用反问的方式让学生想到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还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些步骤以及一般思路是什么,而不是直接将问题呈现给教师。
  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种能力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对学生展开这方面的培训。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朱琳.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09+111.
  [2]张俊芹,申应举.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5(39):383-384.
  • 【发布时间】2021/11/5 19:58:57
  • 【点击频次】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