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作者】 苏 宝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鼎屏镇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学科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平台而践行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重任,既是新课标要求,也是时代使然。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创新策略加强培养。本文探讨了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法引导和树立学习信心三个方面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自学能力;培养;有效方法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文盲二字的判断标准也有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目不识丁”已过渡到“没有学习能力”的定位上来了。而我们现实发现,在社会发展同时,知识的内涵不仅在增多,研究更细更丰富,而且周期也在不断变短。基于这种社会现实,我们学校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有学习方法和能力就在知识爆炸这样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我们一线教师身上。而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自然普应在学生能自学、具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奠基。下面,我结合这几年新课改的实践谈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自学提供动力
  新课标倡导更新和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应从传统接受式走向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新方式。而这三种方式,都是基于自学基础之上的,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作内驱化动力,才能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与用、创等美术实践中增强信心。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其能有效参与学习提供主体源动力。
  (一)引导学生在过程中要注意发掘生活中的美。这是让学生看到美术学习实用性的有效方式,更是激发他们学有兴趣增强主体性的直接路径。这种方法,也称生活化教学。实施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而且许多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然而,我们很多学生没有用心留意,缺乏主动发现意识,导致美的慧眼没有养成。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加强学生用心观察的发掘能力和意识培养,引导他们主动去发现、去发掘,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可开展观察比赛,结合日常内容,让学生留心观察用心发现,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在这过程中我们应给予小学生肯定,让他们在被赏识的体验中增强兴趣和信心。
  (二)注重学生美术欣赏引导。降低学习难度,是增强自学信心的有效方法。在小学美术中,较难的内容就是欣赏,这对没有多少基础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吃劲的。基于此,要实现兴趣培养增强主体自信就显得异常困难。为了让学生学有兴趣,教学中我们就可从降低欣赏教学难度、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着手,加强过程引导,重视体验参与,让学生欣赏这种学习路径上有成功收获。纵观现行教材,每册美术课本在单元模块编排上都很雷同,都是在基本知识教学基础上增加了欣赏内容教学。其内容中所选作品的主题与学生现实有较大差距,需要学生生活经历和绘画解读能力。教学这类内容,就需要教师强化过程导入和引导,让学生从教师精心设计与实施中对作品的产生背景、内容主题、表现手法、处理技巧等方面获得深刻理解。如在小学第八册的第一课《中国绘画作品》时我们就可抓住教材上的《母亲》这幅画作重点教学,从内容、笔法、画面构图、造型、色调等方面去展开,让学生在这张看似简单的画中感受到和谐厚重,体验到作者扎实的造型能力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当学生有了这些感受和体验,其积极性就会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我要学”内驱力,为以后更好参与美术学习提供强劲动力。
  二、注重学法引导,促进学会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以独立或合作为途径的学习方式,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自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使之会探究学习。纵观现行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我们发现,不仅有名家作品和优秀学生作品还增加了“思考与讨论”“制作与方法”“评一评”三个学习小平台。用好这三个平台展开教学,实际上就是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探究学习实践,让学生有思考、有交流、有动手实践和相互评价的机会。用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加大力气让这三个平台成为我们教学提效的好载体。过程中,展开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实践,夯实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美术经历和深度体验。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小学生探究,没有必要的学法指导是不行的。
  三、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愉悦
  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在触及学生精神需求时才能充分发挥有效作用。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有较强的学习信心,就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兴趣是成功的基石。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通过自主努力获得学习成功时就会信心大增,表现为用不尽的学习动力。为了实现这种效果,教学中我们教师应不惜点攒语言和鼓励话语,通过及时送达,诱导点拨,让学生从师生的点攒中感受到自我学习进步或有重要发现之功。这样他们就会体验到“我也能成功”的自信。值得注意的是,美术课堂中学生个体差异是很大的,不同家庭背景对学生个体间的同等基础一再二、再二三的打破。因此,美术这样的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和分类评价,让后进学生也能在用心用力学习中获得进步者的表扬,产生心理成功的体验。这样就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现了美术教学人人求进步的教学理想。
  总之,美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奠基平台就应在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培养上发挥作用。而我们一线教师,既要培养兴趣,又要创新策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美术教育。这样才可以拓展美术课堂育人宽度,增强育人效度,提升人才高度。
  参考文献:
  [1]庞继红,美术教育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农家参谋,2018年。
  [2]江玉勤,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年。

  • 【发布时间】2021/11/5 20:00:22
  • 【点击频次】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