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作者】 刘 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重要的数学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计算教学至关重要!首先要让学生扎实学好“数”,奏响“算”的前奏:其次,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三要强化口算、重视估算、注重笔算;四是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让简便计算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最后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算法多样化。只有把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好,才能使学生应用它去探究、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是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同样不难看出离开了计算这一数学活动的基石,数学活动便形如空中楼阁,无本之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应用到计算知识,计算亦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如《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微笑着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其中有2、3个也附和着)“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其中有94%的学生赞同的点着头)“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响起。“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老师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全班同学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亲爱的老师,当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标准答案内时,请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的呀?”。相信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我们才能听到“1001”与《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才能看到“7”与“北斗七星”连缀出的斑斓夜空。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孩子们才会深刻地铭记住:3只可怜的鸟宝宝,以及它们那被打死的鸟爸爸和被吓走的鸟妈妈
  二、明确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目标
  老师在教学中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第一,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将每个阶段的目标分解,确保每个阶段的基础过关。第二,针对难点和疑点要着重强化,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第三,加强不同数学理论相互之间的练习,教会学生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法则进行转变。第四,将自己的教学方式灵活化、生动化。第五,在教育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和反思,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式。第六,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加强小组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三、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虽然新课标指出要淡化算理,但是绝不能忽视算理的教学,算理是计算过程的根本,没有了这个根,计算教学像无源之水最终枯竭。如在讲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可以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
  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共有60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
  学生提出问题:还剩几只篮子?
  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来解决问题:“还剩几只篮子?”
  (2)引导学生汇报,并说出每道算式的思路。
  分步:18×3=54(只) 60-54=6(只)
  我们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他的做法。
  刚才我们列出两个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算式并成一个算式吗?试试看!(学生自主列综合算式。)
  综合1:60-18×3=126(只)讓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
  还有一位同学列出了同样的算式,
  综合2:60-18×3=6(只)
  可计算结果不同。请这位同学说一说,在这个算式里,你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18×3呢?(因为要先算已经分了多少只篮子。)
  2.对比小结:同样的算式,不同的计算结果,找到正确的做法,理解了先算乘法的道理,掌握了算法,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式子,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四、加强计算训练
  1.重视口算训练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实践,在进行口算教学时,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口算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口算速度与正确率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的统一。其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则互相促进,有利于口算能力(最终有利于整个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处理不当则会互相制约,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而要处理好这两者关系,则要注意打好基础,抓算理、算法的教学;同时还要注意思想教育,抓教改导向。因此,在低年级开始教学口算时,就要着重在讲算理、算法,并辅以其他手段。到中高年级后更不能忽视口算训练,可利用《口算、心算、速算》等教辅小册子,坚持每天一练,定时定量竞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尖子与后进的关系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可开展评口算标兵活动,对口算能力强,正确率高或口算能力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还可建立互助组(一个尖子生一个后进生,但不能说穿),共同提高,对后进生当堂做不完的则批改后课余补做,同时对后进生个别辅导。
  2.加强估算训练教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但在实际运用时多数学生不估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体现估算的价值,不失时机地培养学
  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将估算运用于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在解决问题中将笔算,估算有机结合,必会提高解决问颗的速度和正确率。
  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降低学生错误率
  在数学教学中,令教师困扰的一大因素便是学生的计算错误率居高不下,即使进行了反复练习,仍然没有明显效果。出错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将数字抄错,如将9抄成了6、将1抄成7、将3抄成8等;有的学生将符号写错,如将除号抄写成加号;还有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粗心导致结果错误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先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且细致的学科,要足够的重视,不能以粗心为借口,要让学生找到错误原因并及时改正。只有树立正确的计算态度才可以逐渐降低计算错误率。学生没有审清题目就盲目计算,是由于学生的总体感知力较弱,只重视题目表面现象,没有理清事物间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在计算教学中,随着小学学习的不断深入,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数学公式,学生要用这些公式去解决不同的问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计算练习时,教师要挑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进行练习,不求量,但要求质、求精,要让学生在练习中集中精力认真做,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六、变式练习,熟练掌握计算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充分的变式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在设计计算的变式练习可以多样化一些,而不是单纯的直接计算。填空题,连线题,选择题,口算,竖式计算以及解决问题等,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富有趣味,有梯度,保证变式练习的“质”。变式练习的“量”也需要适中,不易一下子做太多,让学生造成枯燥,厌恶的感觉。在讲解校对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方法,比如利用投影,学生作业一起评价,又如学生板演,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讲解,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让变式练习有趣多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然变式练习除了笔头的,口算也是尤为重要的。
  总之,计算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影响颇深。教师要当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大量的计算中找寻到计算规律,进而深化对计算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再通过多元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自身计算能力。此外,教师还要依据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优化和创新,使学生在创新的教学形式中,善于学习,善于计算,使其朝着正确的计算道路发展。

  • 【发布时间】2021/11/5 20:00:57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