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者】 王学银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泥南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对初中数学学习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们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培养。本文以初中数学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教授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方式,并据此提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教授方式
  在对初中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授环节中,不仅仅应该注重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自发性,培养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式。
  一、更新数学教学思维,多方向、多角度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教学理念和思路的更新,并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能力,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来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们逐渐具备多向思维,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而全面的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数学教学中,初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去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在等腰三角形ΔABC中,当AB与AC相等,且D、E两点都在边BC上,同时AD和AE相等,那么请证明BD和CE相等。在证明BD和CE相等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去自主探索和创新,并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探索思路,让学生们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入手去解题。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们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和角度去解题和证明,进而不断培养学生们多向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灵感和观察力的培养
  很多人以为,灵感只有在语文课程的作文写作中才需要,实际上不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灵感也同样重要。灵感作为大脑的一种特殊技能,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人的认识的一种质的飞跃。钱学森曾经说过:灵感是有的,你应该先去追它,不追,它不会来。这也就告诉我们,灵感其实是可以创造的,这是一种长期坚持下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灵感能力的培养,通过恰当的方式和适时的点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这种能力,产生追求灵感的动力,教师从而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此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也同样重要。只有当观察具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时候才更容易出结果。实际上,创造力都是先由观察力而来的,人类的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观察和创造。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观察思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创造思维中将思路的大门打开。在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中,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第一,在数学概念中引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概念、公式等让通过直观观看或语言沟通等方式让学生感知到新教材。第二,在概念形成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念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定义的理解和内涵的掌握的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及相似概念的对比中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第三,概念的运用。概念的学习和了解最后都不过是为了加以应用。通过概念的运用能进一步巩固概念,查找错误,教师利用留习题观察的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能加强概念的巩固度,可谓一举两得。
  三、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保持课堂学习热情
  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析数学问题,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因为,学生在学习完知识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遗忘,会记不清教师讲的具体知识,但是上学时思考问题、解析问题的思维会深深的印在脑海中,并会终身受益。比如,在带领学生分析:某农场想要沿河堤建一块面积为10000平方米的树林,用以养鸡,这条河可用的长度最长为130米,且这一边不用砌围墙,已知要砌的围墙总长度为300米。①求该树林的长和宽。②若所砌的围墙总长度不变,如果要使鸡场的面积最大,那么树林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它的最大面积为多少?当学生看到这道问题后,请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该问题的讨论,看谁能够先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学生们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仔细分析问题,运用小组集体的智慧认真研究分析,抓住问题实质,能够很轻易的发现本题等量关系比较明显,并列出相关函数方程式,接下来,有的学生认为题目中的“这条河可用的长度最长为130米”这一条件实际隐藏着x的取值范围0,在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探究问题答案,抓住问题实质,挖掘问题中的有效条件,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在体验数学课堂带给自己成就感的同时,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四、一题多解,合作讨论,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大课堂教学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就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小组、学生个人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加强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用心思考、真诚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的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直线AB CD,直线L分别截?直线AB、CD于点E、点F两点。并且∠1=130°,求:∠2的度数。
  问题分析:(1)所求角∠2与已知角∠1之间有什么联系?
  (2)已知直线ABCD,能帮我们带来哪些结论?
  (3)怎样把求∠2的过程用几何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求出。以提高学生几何题的分析和推理表达能力。
  解法1:通过∠2的内错角与∠1联系起来;解法2:通过∠2的同位角与∠1联系起来;解法3:通过∠2的同旁内角与∠1联系起来。这样,通过一道题的多种解法,既复习了平行线的特征的应用,又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合作讨论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学生不仅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刻,而且“创造”着解题过程的方法,体验着获取、巩固知识的喜悦。同时在和谐诚恳的交流中,充分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动起来。
  五、利用逆向思维,实现灵活运用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逆向思维的转换,则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限制,从结果出发,对已知条件进行验证和检验,最终实现数学问题的有效解决。逆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打破传统的定式思维,对自身思维能力的灵活度进行锻炼,并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从多个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不仅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形象的图片、视频、利用逆向思维、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增加学生思维能力的活跃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严格遵循主体性、创造性和引导性等原则,将学生作為教学中的主体,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便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这样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实现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等的发展进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推动学生学习效率更上一个台阶。
  • 【发布时间】2021/11/5 20:01:41
  • 【点击频次】299